很多爸爸妈妈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孩子在每个不同的阶段都会做出不同的让人 “抓狂 ”的事情来,你怎么阻止他都不听。
殊不知,有些看似“坏习惯”,恰恰是孩子高智商的表现,盲目阻止反而坑娃。让我们来听听伟才教育资深督导、家庭教育指导师金艾是怎么说的吧。
孩子4岁前,这四个“坏习惯”不要管
01、孩子在沙发和床上蹦
这是孩子大脑的前额叶发展的需要。越蹦代表越聪明,跳得高以后长高也不用担心。
如何引导:允许孩子蹦,如果担心跳坏沙发或床,可以引导孩子到地面上释放精力,和孩子一起跳。条件允许的话,给孩子置办个小蹦床,孩子一定高兴极了!
02、不愿意分享
孩子不愿意把玩具分享给别的小朋友玩,家长总觉得,这孩子怎么那么小气自私,强迫孩子分享。
其实,这样会破坏孩子正在发展的物权意识和安全感,孩子长大后很容易变成讨好型人格,不能保护自己正当的权益。
如何引导:爸爸妈妈们要重视孩子的自我意识。可以用交换、轮流来引导孩子,让孩子体会到通过这样的方式会让自己玩到更多的玩具,交到更多的朋友。
03、不穿鞋光脚到处跑
妈妈们总是担心孩子光脚对身体不好,追着让孩子穿上鞋子或袜子。
但恰恰相反,孩子光脚是在获得感统刺激,满足大脑的发育,如果孩子感统刺激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那么他长大后就特别容易好动坐不住、做事不专心。
如何引导:在家就让孩子自由地光脚吧,注意地面上不要有尖锐的物品就好。
04、爱哭认生不叫人
这是聪明的表现啊!聪明的孩子能够分清出我和他,分清出家里人和陌生人。
千万不要给孩子贴标签说:你这孩子怎么不叫人啊,太没礼貌了。如果贴上胆小没礼貌的标签,孩子的认生期反而会更长。
如何引导: 主动地和孩子打招呼,见到其他人爸爸妈妈也可以先愉快地打招呼——“XX叔叔,早上好!” 示范给孩子看,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知道:“哦,原来遇到人是这样打招呼的。”给孩子时间去学习,去适应。当孩子感受到“热情的打招呼,其他人会很喜欢我”之后,也会更愿意去打招呼。榜样的力量总比说教来得强。
以上4点看似是孩子的坏习惯,其实都是孩子特别重要的成长关键期。这个时期家长一定要学会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顺利的度过这个成长阶段。 学会引领孩子才是家长的必修课。
分享是一种美德!长按下方图片关注幼托学堂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视频音频转载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