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谁在“挑食”—站在儿童立场上的反思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谁在“挑食”—站在儿童立场上的反思-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挑食”的小孩

午餐时间到了。在老师们的招呼下,春天幼儿园花花班的小朋友们拿着自己的餐盘和餐具,围着三张小圆桌,陆陆续续地坐了下来。今天的午餐是墨西哥奶酪馅饼、胡萝卜豌豆蔬菜汤和菠萝。菲利普老师开始给小朋友们分发午餐,他端着一盘奶酪馅饼依次问道:“你想来一块吗?” 每个小朋友都要了两块,赞赞勉为其难地接了一块。随后,老师开始发热腾腾的蔬菜汤,赞赞依然皱了皱鼻子,摇头表示不要喝汤。最后发的是菠萝,几乎没有孩子拒绝酸酸甜甜的新鲜菠萝,但是赞赞还是摇了摇头。

开始吃饭了。赞赞先是小心翼翼地剥开馅饼,尝了尝中间的奶酪馅,可能觉得味道不错,他吃完了中间的馅儿,又要了一块馅饼,同样也把中间的馅儿吃完,把饼皮全部留在了盘子里,他的午餐就这样结束了。对于赞赞来说,这样的午餐并不奇怪。有时候,幼儿园提供的午餐没有一样是他想吃的,这时,菲利普老师会拿出一个储物盒,里面有坚果、水果干、饼干等备用零食,让赞赞挑几个喜欢的;有时候,到了午餐时间,赞赞表示他还不饿,不想吃东西。

这是我在美国一所幼儿园里观察到的午餐情景。相信读者看到这样的情景,会和当时在场的我一样,想到“挑食”这一概念。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幼儿园里像赞赞这样“挑食”的孩子都不少见,但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个班级,似乎没人觉得赞赞这样做有问题。菲利普老师不仅默许赞赞的“挑食”行为,还会“纵容”他只吃喜欢的食物,不想吃的时候也可以不吃。这在许多中国家长和教师眼里是不可接受的。

谁在“挑食”—站在儿童立场上的反思-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一方面,我们会担心赞赞吃得太少,无法摄入足够、全面的营养;另一方面,“挑食”常常被视为一个教育问题,它暗示着孩子可能存在“骄纵”“任性”等不被认可的性格特征。“挑食”背后的教养失当及其对儿童人格、社会情感等其他方面的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往往才是令教育者最忧虑的问题。

在花花班默默地观察了一段时间后,我终于忍不住,仔细斟酌了用词和语气,向菲利普老师提出心中的疑问:“我发现赞赞对食物比较挑剔,您是怎么看的?” 菲利普老师肯定了我的观察:“没错,赞赞确实是个挑剔的食客(picky eater) 。”“那您不觉得这是个问题吗?我可以想象中国的幼儿园老师会认为这是一个不太好的习惯。”我继续追问。菲利普老师回答道:“不,我不这么认为。赞赞确实对食物很挑剔,但我不认为这是一件坏事。”他看出了我眼中的困惑,继续解释道:“有的人吃东西是因为热爱食物,譬如我;而赞赞吃东西是因为生存需要,只要吃够了,不饿了,他就会停下来,有时候是两口,有时候是半个三明治,有时候是一整个,从长远来看,这才是更健康的饮食方式,不是吗?”听了他的解释,我愣住了,因为我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思考过“挑食”的问题。

菲利普老师察觉到了我的惊讶,接着说:“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很多老师都不这么想,他们会严格要求孩子们吃完幼儿园提供的食物。但你知道吗,我小时候也是个非常挑食的孩子,只愿意吃自己喜欢的食物。不过恰恰相反,我的问题是吃得太多,停不下来。”

菲利普老师体型偏胖,我想他可能曾因热爱美食而有过体重和健康方面的烦恼,所以反而会觉得“吃够了能停下来”是一种有节制的、更健康的饮食习惯,从而能够站在赞赞的立场上看待吃饭这件事,不把他的“挑食”视为一种缺陷。

成人也会“挑食”吗?

菲利普老师的话让我陷入了思考:是什么让我们觉得赞赞的挑食是一种需要纠正的不良习惯?

让我们先来想象另一个场景。在一家新开的西餐厅里,几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正在边聊天边等餐。不一会儿,他们点的菜陆陆续续上来了。首先上的是一份胡萝卜豌豆蔬菜浓汤。他们各自盛了一碗。“哎呀,这汤里放了胡萝卜,味道怪怪的!”

其中一人皱着眉头说道,并放下勺子,把自己的汤推到桌子一角。随后上的是墨西哥奶酪馅饼,他们又各自夹了一块,品尝起来。另一人说:“馅儿挺好吃,饼皮太硬。”她一边说着,一边用筷子把自己那块饼里的馅儿全都挑出来吃掉。他们的主食是菠萝饭,但又有一人表示自己吃不惯甜味的米饭,把里面的菠萝块全部拣了出来。接下来的每一道菜,都有不同的人提出不满意的看法,吃了一两口就不再动筷子。

最后,他们买了单,一边往外走,一边议论着:“刚才点餐的时候应该先问清楚大家的口味。”“是啊。”另一个人附和道,“蔬菜浓汤和奶酪饼的味道也不行,厨师可能是个新手,不太会做。”

你会如何理解这两个场景?在第一个场景里,孩子不愿意吃某些食物,我们会很自然地将这看作“挑食”;而在第二个场景里,我们可能也会和场景中的几位顾客一样,觉得点餐的人考虑不周,没有顾及到所有人的口味,或是怪这家餐厅做的菜不好吃。

在这两个场景里,进餐的人都拒绝了某些食物,但为什么我们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难道“挑食”是一种“儿童专属”的毛病?还是说,作为成人,我们拥有更多选择食物的权利和自由,对自己的饮食习惯也更加宽容?

其实,这两个场景之间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对于花花班的孩子来说,墨西哥奶酪馅饼、胡萝卜豌豆蔬菜汤、菠萝都不是自己主动选择的食物,而是提前安排好的。在特定的时间供应以特定份量、特定方式烹饪的食物,是成人依照某种营养学和饮食的观念,布置给儿童的一项任务。

儿童需要在限定的时间范围里,按照一定的比例和分量,吃完这些食物,才能够避免成为一个“挑食”的孩子。而在第二个场景里,作为消费者,成人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想吃的食物,回避不想吃的食物,吃不完的食物也可以打包带回去,让“挑食”变得不再可能;如果对食物不满意,往往也会归咎于厨师的手艺,没有达到自己口味的标准,而不是反思自己是不是有挑食的毛病。

在现实生活中,这似乎才是更自然、更合理的推论。因此,“挑食”是一个有特定视角的问题。当儿童拒绝成人所安排的食物,就很可能被视为“挑食”,需要纠正,而成人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则会被合理化为一种“口味”。

或许还有一个维度,可以让我们意识到“挑食”是一种先见,那就是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的地区、文化有不同的饮食喜好和习惯;在不同的历史年代,人们对于每天应该吃几餐、什么时候吃、吃什么、吃多少等问题的理解也一直在发生变化,而这些理解也会影响我们如何为儿童挑选和准备食物,以及我们如何建构“挑食”这个概念。

例如,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鱼腥草是一种常见的食材,而在江浙地区,日常家庭饮食中很少用到,所以我们通常不会认为一个生活在江浙地区的孩子不吃鱼腥草是一种挑食。

又如,在物质紧缺的年代,猪油是稀缺品,人们视若珍宝,一点儿也不“挑”;而如今,猪油所代表的饱和脂肪被视为是不健康的,需要控制摄入。数年前,我的父母来美国短住。

那时我已经在美国南部生活了几年,习惯了当地的食物,而他们初来乍到,完全吃不惯冷冰冰的蔬菜沙拉、硬邦邦的农夫面包,以及裹着酸奶油和包心菜的墨西哥卷,经常宁愿饿着肚子,也不愿意尝试那些对他们来说非常陌生的食物。我不得不费尽心思帮他们寻找中式食材。这令我意识到,小时候常常为我的“挑食”而烦恼的父母,现在在另一个文化环境里,反而成为了“挑食的小孩”。

谁在“挑食”—站在儿童立场上的反思-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对儿童立场的反思

需要说明的是,笔者并不是在提议幼儿园的餐点应改为自助餐,也不是在否认营养均衡的重要性。将上述几种情境进行对比和分析,是希望借“挑食”这一现象,引发我们对立场和视角的反思:同样是在进餐时回避自己不喜欢的食物,为什么儿童这样,会被认为是一种需要纠正的品格缺陷,而成人这样,就能够免于道德责难?

其实,不仅仅是儿童和成人的对比会产生这个问题。对比不同情境中的儿童,也能让我们发现这个奇怪的悖论。当下,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许多环节里(如区角游戏、自由活动等),教师都会鼓励儿童做出选择,让儿童挑选他们喜欢的玩具、角色和游戏,相信他们有能力为自己做出选择,偏爱某一类游戏或玩具的儿童,往往还会受到特别的关注和赞赏,因为这可能意味着他们在这方面有所专长(如特别喜爱搭积木的儿童可能会被认为空间认知和想象能力更好)。然而,在餐点环节,成人却并不觉得儿童有能力为自己选择合适的食物。

更重要的是,前一类活动期待的是一个有自主意识、有行动力的儿童,在这些活动情境里,能够做出选择并忠于自己的选择是一种理想的品质,是有能力的象征,犹犹豫豫、四处尝试的儿童反而会被认为“没有主见”,不被肯定。

但餐点环节(以及其他类似的活动)却截然相反,成人期待的是对提供的食物不加选择、全盘接受的儿童,在这个时候,有主见变成了挑剔,偏爱变成了挑食,能力变成了缺陷。从儿童立场出发,尊重那些热爱建构游戏的儿童并不难,但尊重那些热爱某一类食物的儿童却似乎有些困难。

过去二十年里,在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下,在自上而下的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尊重儿童的人格和权利、完成从以“教师/成人为中心”至“以儿童为中心”这一理念上的转变,毋庸置疑受到了广泛的社会认同。能够从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兴趣和需要出发来设计、组织、落实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也成为了一线教师的职责和专业发展目标。

然而,如何把“以儿童为中心”这样整体的、纲领性的理念落实在幼儿园日常实践中,依然富有挑战,不仅需要教师理解儿童,还需要教师能够真正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反思自己的先见,挑战自己既有的对儿童的认识和想象。

这里所说的“儿童”,不应该是一个抽象的、整体的儿童概念,而必须是一个个鲜活存在的儿童,是一个个兴趣、爱好、经验、经历各异的个体。我们所提倡的“尊重儿童”,不应该只因为某个人在生物年龄上被划入儿童这个群体,所以需要特别对待,而是应该从个体的角度认可其存在。(刘畅 单位: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谁在“挑食”—站在儿童立场上的反思-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分享是一种美德!长按下方图片关注幼托学堂

谁在“挑食”—站在儿童立场上的反思-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视频音频转载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告知删除!

在看 更好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托学堂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谁在“挑食”—站在儿童立场上的反思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