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幼儿在恶劣天气也有充分的运动时间和空间,我们尝试研发室内微运动“挑战小空间”,从空间利用、材料开发、游戏模式、指导策略、游戏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旨在让狭小空间最大化、运动材料多样化、活动环境趣味化、幼儿动作发展全面化,从而为幼儿提供有效合理的运动场所。
一、自主化定位“挑战小空間”室内运动游戏内涵
二、全方位开发“挑战小空间”室内运动游戏空间
排除安全隐患并能满足室内运动条件的一切场地,都是我们的室内运动乐园。教师要根据每个空间的特点进行合理利用,就能发挥有限空间的无限价值。
3.固定设施巧布局。我们组织教师根据现有固定设施合理布局运动场地,从地面到墙面、从墙面到空中,创设出丰富而又适宜的运动环境,把有限空间玩出无限的可能。比如,利用走廊开展地面游戏“跳房子”“迷宫乐园”“交通大马路”“风火轮滚滚”;利用楼梯的坡度,自行打造室内“滑梯”和“爬梯”;利用床铺高低玩“滑轮索道”游戏,等等。
三、融合式创编“挑战小空间”室内运动游戏内容
组织室内运动游戏,不仅要充分考虑幼儿的主体性和兴趣,还要考虑室内空间环境的客观特点。因此,我们在内容开发上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和上下肢体的均衡发展,以保证幼儿在室内运动区域中“玩”得安全、趣味、有效。
我们把“挑战小空间”室内运动区域划分为八大区域,既有运动量大的,也有运动量小的;既有发展基本动作的,又有提升幼儿综合身体素质的。比如,“旋风小飞腿”运动区以“跨跳”为主,“绿林小小兵”运动区以“钻爬”为主,“疯狂小投手”运动区以“投掷”为主,而“迷宫小玩家”运动区则以发展协调性、灵敏性、小组合作等综合素质为主。我们根据各个区域重点,开发了一系列“挑战小空间”室内运动游戏的内容。
1.筛选改编注活力。我们收集日常幼儿喜爱的体育游戏,在丰富的户外体育游戏中选择部分适合室内运动的游戏内容,根据室内场地的要求及室内运动目标加以筛选及改编,使游戏有新的活力。
2.回溯经典保传统。我们挖掘适合在室内开展的民间游戏,如拔河、斗鸡、投壶、跳皮筋、打弹弓、踢毽子、扔沙包等民间游戏不仅传承着我国传统文化,而且材料轻巧方便、容易操作与存放,对场地要求不高,能满足幼儿在游戏中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
四、创新式研发“挑战小空间”室内运动游戏材料
1.桌椅柜子巧搭配。我们引导幼儿自主挖掘多种桌椅组合玩法,根据自身运动需求及时调整,并鼓励幼儿结伴商讨、创设运动游戏情境,不断更新组合进行运动游戏,让游戏保持新鲜度。比如,利用小椅子正、背、侧等多面开展平衡类游戏,利用桌椅的不同组合开展钻爬类游戏。
2.就地取材巧创新。室内运动游戏材料应满足幼儿进行不同身体活动的需求,因此要因地制宜、丰富多样,使幼儿在较小的空间内同样能实现自主创新游戏的意愿。我们通过巧妙应有玩具柜、主题墙、走廊等室内建筑及现有材料来拓展运动游戏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室内环境所特有的优势和功能。我们鼓励教师收集废旧材料,积极制作室内运动游戏器材。比如,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木板、门把手、绳子、PVC管等创设出四种不同玩法的“攀登爬爬乐”器械。
3.多层难度来挑战。在运动材料提供上,我们注重幼儿的动作发展规律,体现功能性、递进性和层次性。我们有意识地设置不同层级难度,让幼儿根据自身运动水平自主选择运动方式,教师通过亲身观察,发现及解决问题,定位幼儿自主运动玩法。比如,平衡游戏“顶盘子行走”,需要幼儿手持纸筒顶住盘子,并根据个人需要选择不同的路线进行自我挑战。幼儿有的会选择条凳走、有的会选择在椅子上行走、有的会选择踩障碍行走……不同玩法满足了不同幼儿的运动需求。
4.自主建构多玩法。我们通过投放半成品、低结构、巧变化的器械材料,让幼儿自由构建、创造玩法,这有利于幼儿对器械特性的掌握和运动经验的积累。首先,一种材料多种玩法,支持幼儿自主创新游戏玩法,有助于保持新鲜感,克服空间狭小带来的不便。其次,巧妙组合现有材料,有助于保持幼儿运动的兴趣,并根据幼儿的游戏状况及时调整,让游戏常玩常新。
五、互动化运用“挑战小空间”室内运动游戏指导策略
六、自主式架构“挑战小空间”室内运动游戏模式
3.餐后“品茶点”,评价回味鲜。在游戏活动中我们倡导多元主体、多种方式和多样内容的发展性评价方式。多元主体评价即幼儿自我评价、幼儿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幼儿、家长评价幼儿;多种方式评价即每次一评、每月一评、学期终评;多样内容评价即运动日记评价、影像视频评价、动态学习故事评价,等等。
七、多元化完善“挑战小空间”室内运动游戏评价
1.“影像视频再现”评价。即在室内运动游戏中用手机等电子设备拍摄记录幼儿的运动游戏情况,以回放和截屏的方式再现游戏现场,以此推动幼儿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师幼评价。影像视频能及时捕捉幼儿真实的游戏行为,教师可以和个人、小组或全班幼儿共同观看,分享交流。
教师还可以利用影像视频对后续的游戏安排进行思考,推动游戏的深度发展,并可借助影像视频能反复播放的功能,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反复分析与研究,以更深入地做好室内运动游戏评价。影像视频还能引发幼儿对自己运动行为的关注,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室内运动游戏的兴趣,体验室内运动游戏的快乐。
2.“游戏日记描绘”评价。每名幼儿都有“树叶形的游戏日记本”,在游戏前进行计划,游戏后利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故事,并和同伴、教师分享。游戏日记自我评价方式促进了幼儿的多元能力发展,提高了幼儿个别化学习能力。
每一次翻开游戏日记本,我们都能看到幼儿用稚嫩的方式记录的故事。幼儿可以非常详细地介绍自己的游戏故事,边记录边分享,真正做到了“我的游戏我做主”。教师从中也收获多多,感受了幼儿的游戏心情,解读了幼儿的游戏故事,更好地实现了师幼互动。幼儿往往用印章记录自己参与过的室内运动区域,用绘画、前书写等方式记录自己的室内游戏故事(游戏材料、同伴合作游戏等)。在记录的画面中教师可以了解幼儿的想法,探讨还需要什么材料支持幼儿的游戏。
3.“动态学习故事”评价。即及时观察、拍摄幼儿的运动游戏行为,对游戏中幼儿的“哇时刻”进行记录与分享,在师幼互动中了解幼儿运动的频率、进度和结果等,为后续的游戏跟进与调整提供有力的支持,为教师深入解读幼儿的行为提供有效的信息,从而更好地评价幼儿的运动游戏。
4.“故事手账本可视”评价。每一名教师都有一本“室内运动故事”手账本,有清晰的主线脉络,以手绘图案、文字、照片、幼儿前书写等形式记录在手账本上,呈现运动中的精彩故事或问题。幼儿可以随时拉开,与同伴、教师交流分享故事,介绍游戏过程。
5.“亲子悦享记录”评价。即幼儿自主完成游戏故事记录后,将自己的运动故事与爸爸妈妈分享,家长通过文字的方式帮助幼儿记录与呈现。家长记录着孩子的真实想法,感受着真实的游戏现场。在亲子互动中一起浸润亲子感情,共同体会运动的快乐,也让家长更加关注孩子參与室内运动游戏的行为。
分享是一种美德!长按下方图片关注幼托学堂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视频音频转载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