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睡觉了,孩子还要求吃糖果;
明明家里一大堆玩具了,孩子还是要求买买买……
当然,我们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孩子愿望,但是生活毕竟不是童话:
家长的精力是有极限的,时间总是不够用的,家里规矩总是要有的,小朋友终究是不能为所欲为的。
既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总要有人要去当那个「坏人」,那个坏人要怎么当,才能不伤害和孩子的感情呢?
01
说出真实原因,不要滥用暴力
一位爷爷带着孙女上街买东西,买好东西后准备离开,而孙女因为自己想要的东西爷爷没给买,就不肯回去。
没想到,这位爷爷既不安抚孩子也不满足孩子,而是直接打了孙女一个大巴掌,导致孙女当场鼻子受伤流血,商场工作人员见状立即上来劝解,并安抚孩子。
爷爷见围观者太多就试图带走孙女了事,而这时的孩子,是既疼痛又委屈,所以更加不愿意跟着走,爷爷在气急败坏之下,武力重演,又给了孙女一巴掌。
很难想象在传统印象里可亲可敬的爷爷,会用这样的武力来对付自己的亲孙女。孩子只是想要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却遭到爷爷如此“残忍”地拒绝。
有网友心疼地说,哪个孩子没有顽皮耍赖的时候,哪个孩子没有到了商场迈不开腿的时候,如果大人能耐心一点,宽容一点,我们的孩子何至于受这么大的伤害?
心理学研究发现,那些因为物质索要被严酷拒绝的人,将来或将发展成内在匮乏型的人格。
因为曾经要求却被冷酷或者暴力拒绝,所以他们会在潜意识形成这样的认知:我不够好,我不配得到。
于是,长大以后,无论是在什么场合,他们都不敢争取自己的利益,因为害怕悲剧重演,遭到同样的拒绝。因为内心深处会觉得提要求=犯错误。
02
不动用情绪逼迫孩子
还有一种拒绝孩子的方式,也很恶劣,就是动用情绪,先发制人,在孩子被拒绝生气之前,自己率先一副要生气的样子,孩子就懵了,顿时觉得自己理亏,根本就不敢再提了。
经典句式是这样的(注意要用极度质疑的语气阅读):
你说什么?
你再说一遍?
嘿!你怎么想的?
你真行!居然提出这种要求?
用情绪这一招比甩锅法还要妙,连理由都不用找,直接用气势压服。
可是如果情绪有用,那要道理干嘛?
你不跟孩子讲道理,他也不会跟你讲道理的,反正谁情绪强烈谁最大,他也会和大人一样,先发制人,在提出要求的时候就先发脾气,整天哼哼唧唧或者一脸愤怒,学不会好说好商量。
脾气不好就是这么遗传的。
03
拒绝孩子,可以这么做
以上是两个拒绝孩子的大忌,那么拒绝孩子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呢?
用“可以”代替“不”
心理学家布鲁斯?格莱朗博士表示,频繁对孩子说“不”是最不恰当的拒绝方式,孩子仿佛被父母推到了门外,会委屈甚至愤怒。
所以用“可以”来代替“不”,就会更巧妙。
孩子总想在饭前吃零食,当家长说不可以的时候,他就连饭都不吃了。家长改变了说法,对孩子说:可以的,你吃好饭就可以吃零食了。
用陪伴来回应孩子的难缠
儿童心理学家说:“孩子要的并不多,除了陪伴以外。”
当我们感到孩子难缠的时候,其实恰恰是他们需要陪伴的时候,而我们如果一味将孩子推开,只会让他们觉得没有安全感或者不被爱,如果我们去回应他们的感受,并每天安排固定的陪伴时间,孩子难缠的问题就解决了。
面对“过分”的要求,转移注意力
5岁的孩子对家长说:妈妈,我要把电视拆了,我要去把妹妹的头发剪下来研究一下……
其实这些都和孩子的探索需求有关,他通过探索来认识世界,甚至通过搞破坏来增加对世界的认识。
虽然,这可能孩子在探索世界,但是,这些“过分”的要求我们不能一一答应,所以适时地转移注意力尤为重要。
好爸爸吴尊就做了个好的示范,有天早上,先起床的姐姐neinei一个人觉得无聊,就想去把熟睡中的弟弟闹醒来玩,吴尊当然不能答应。
但是并没有批评女儿不懂事,而是将女儿搂在怀里陪她玩,大人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当孩子玩得尽兴了,自然就没有去骚扰弟弟了。
04
别为拒绝孩子自责
其实父母真的无须为拒绝孩子而感到愧疚,让孩子知道你只是人世间普通的父母,而不是会变魔法实现愿望的神仙。
孩子走向社会,也一样会有人拒绝他,他也应该学习如何处理被拒绝的失望情绪。
如果你总是竭尽全力的实现孩子的愿望,从来不拒绝他,他只会习以为常,不知感恩。
等孩子长大了,愿望越来越难实现了,你一旦说做不到,他依然会觉得你是「坏人」,正所谓「斗米恩升米仇」,「好人」当多了,会遭到反噬的。
分享是一种美德!长按下方图片关注幼托学堂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视频音频转载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