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五个原则帮助孩子找到内驱力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五个原则帮助孩子找到内驱力-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Angela Duckworth,曾在TED论坛发表了关于Grit(坚毅)的演讲,我们也曾分享过这个演讲:

她认为:

孩子的教养过程中,若一直依赖于外部评价或物质奖赏来产生成长动力,其本质和训练马戏团的小猴子并无差异。

培养孩子坚毅的品质,建造其内驱力,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内心”动作,而非仅仅是表象动作。

坚毅是指对长期目标的持久热情与坚持,是决定一个人的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比IQ、考试成绩、家庭收入或者社交能力等其他因素的影响都更大。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坚毅力?

在她的《坚毅:释放激情与坚持的力量》中,指出了培养孩子坚毅力的5个原则。

原则一:坚毅不只是坚持

很多人看过Angela的演讲视频后会说: Grit就是坚持努力不放弃呗。

其实,这只说对了一半。 Grit 的含义中,不止包含坚持不懈的努力,同样重要的是驱动努力的热情。

简单来说: Grit=热情+坚持

为什么热情如此重要呢? 如果说,坚持是一种状态,那么热情就是驱动坚持的燃料。没有热情的坚持,还不如不坚持。

我有个朋友,她小时候被父亲强迫练钢琴数年,一直考到七级。

从那之后,她就很少再去碰钢琴了。

她成年后,喜欢上了打羽毛球。没有人强迫她,她却不断精进,拿了很多业余大奖。

打球越久,对羽毛球的喜爱越强,训练也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

同一个人身上的两次“坚持”,正好对坚毅做了最好的诠释。

只有带着热情的,自我驱动的坚持,才是真正的坚毅,才能真的走向卓越和幸福。

那么有了热情的“燃料”,就可以一直坚持了吗?

书中提到一个例子:

有一个年轻的创业者,对Angela说自己“很坚毅”。

在过去的一年里,他为自己的创业项目筹集资金,花了大量时间精力,甚至还熬了几个通宵。

但是他也坦承: 我可能不会在几年里做同一件事。

Angela 说:这还不算够坚毅。

很多初看起来很有前途的事业没有发展下去,很多乐观的商业计划最终都扔进了垃圾桶里,都是因为坚持得不够久。

对坚持这件事来说,更重要的不是短期的强度,而是长期的耐力。

所以, 成就卓越需要热情与坚持,二者缺一不可。

Angela 的书里有一句话,是对坚毅的最好诠释: 做你所爱的事,并持续地去爱。

原则二:爱与坚持,相互促进

我不止一次地听到有朋友黯然地对我说: 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我也见过不少年轻人,在不停地寻找自己的“真爱”,却最终迷失在寻找中。

Angela 说:

尽管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份工作,其中的一切都是你喜欢的,但是研究发现, 工作与个人兴趣的匹配度越高,我们就越能发自内心地努力,并获得幸福感。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原本以为“真爱”的感觉,是寻寻觅觅之后的一瞬间: 哇!我找到了!

Angela 起初也是这么想。

然而,走访了众多热爱事业的成功人士之后,Angela 才发现:

绝大多数人都是对某件事坚持了一段时间、深入地投入之后,热情和兴趣才会越来越强烈。

凡事浅尝辄止,到处“种草”,“真爱”是不会发生的。

换句话说, 爱与坚持,是相互促进的

越坚持,越热爱。没有最初的喜爱,也不会有之后的坚持。但没有持续的投入,就不会有更深的热爱。

对于已经尝试了很多却仍然迷失的人来说, 需要的不是继续寻找,而是在一件事上持续投入和坚持。

也许你投入之后就会发现,你所热爱的不在“远方”,就在你的眼前。

原则三:寻找和“试错”,依然重要

有一件感兴趣的事,并一直坚持下去,就会越来越喜欢,成为“真爱”吗?

那可不一定。

Angela 告诉我们: 寻找和“试错”的阶段,也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书中引用了体育心理学家的研究:

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在专攻一项运动之前尝试过不同运动的运动员,发展会更好。

因为早期的广泛尝试,能帮助运动员确定哪项运动更适合自己。

跳过这个“尝试”阶段的人,虽然早期的竞争优势明显,但后期倦怠的可能性会更大。

就像结婚前常常要谈几段恋爱一样,探索和尝试的过程,能帮助我们发现,什么是更适合自己的。

Angela 本人,也是经历了教育公益项目创始人、生物学研究生、管理咨询、数学老师等很多角色后,最终才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定位——服务于教育的心理学家。Angela读心理学博士的时候,已经30多岁了,属于“半路出家”,此前也并没有太多心理学背景。

然而,她经历了近十年的寻找和尝试后,已经对自己的兴趣和目标相当笃定。

所以,她坚毅地投入到她的研究中,对 Grit 这个课题充满热忱地研究了十年。试想,如果没有她之前的相关经历,她也不太可能对 Grit 有如此持久而坚定的热情。

五个原则帮助孩子找到内驱力-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对于早期培养兴趣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广泛尝试更加重要。孩子们不关心未来的成功,更关心当下的快乐。

因此,秉持坚毅作风的 Angela,却呼吁天下父母: 游戏先于努力;而且,鼓励至关重要。

尤其在刚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孩子们更需要鼓励和自由,才能弄清楚自己真正的兴趣是什么。

研究发现: 专横的父母和老师,会削减孩子们的热情。

充满热情并积极鼓励的导师,对发展孩子的兴趣起到很大作用。

原则四:坚持之道,刻意练习

所以, 父母之道,在于平衡。一方面要鼓励孩子们在感兴趣的事情上,坚持投入一段时间的努力,然后再谈“喜不喜欢”。另一方面,也要给孩子们自由,让他们广泛的尝试,才能找到孩子们愿意为之长期努力的方向。

Angela 家里有一条“难事原则”的家规:

孩子们可以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难事”,但要承诺坚持一段时间。

在这个时间段内,不能放弃,之后可以选择退出或继续。

她的大女儿在多年里,先后尝试了芭蕾舞、体操、田径、手工及钢琴之后,最终在中提琴上坚持了下来,而且兴趣一直在增加。

这个兼顾了坚持和兴趣的“难事原则”,家长们不妨一试。

对于热情有余,坚持不足的我来说, 努力 坚持练习,是最挑战的部分。

相信和我有相同感受到人,不在少数。

但是,爱迪生说过:“ 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Angela 也在书中列出了这样的公式:

天赋×努力=技能

技能×努力=成就

可见, 通向成就的道路上,成倍的努力坚持是绕不过去的。

五个原则帮助孩子找到内驱力-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那么如何坚持呢?很多人都知道 “一万小时定律”,即 在一件事上投入的时间达到1万小时(或10年)就会成为这件事的专家。

事实证明,1万小时定律不一定行得通

比如,坊间有些厨艺达人,并没有真的做过1万小时的饭菜,却厨艺精湛。然而,更多普通人做饭远远超过了1万小时,但并没有成为名厨。

所以, 对于坚持这件事来说,投入足够的时间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练习的方式。

Angela 援引 心理学家Ericsson的研究,告诉我们要想走向卓越,需要“ 刻意练习”:

首先,要专注于整体表现中的一个非常小的方面, 设立一个改进目标

然后 全神贯注地投入努力

最后,积极寻求外界的反馈,并 不断进行持续改进,直到达到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 高手们丝毫不会被负面反馈打击,反而会主动寻求负面反馈,并努力改善和提升自己。

这样的心态,我们普通人同样是可以学习和培养出来的。

刻意练习是件苦差事,但并不是没有回报的。首先,经过刻意练习实现技能的提升,会 带来成就感,并进一步提升我们的兴趣和热情。而且,随着刻意练习的增加,一种神奇的“ 心流(Flow)体验”也会不断地造访。

心流出现在面临高水平的挑战而且自己认为能“应对自如”的情况下

很多音乐家、画家、运动员都体验过这样的感受:

仿佛自己不存在,无需思考,只是行动。时间一晃而过,一切都那么美好。

Angela 还告诉我们: 坚持刻意练习的不二“法宝”,就是培养习惯。

大量研究发现:

当你养成每天固定时间和地点练习的习惯时,自然就会坚持下去。

有一位作家,记录了161位艺术家、科学家和其他创作者的普通一天,发现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 每天习惯于用数小时进行刻意练习。

了解了心流的美好体验,和培养习惯的“法宝”,下面需要做的就是 付诸行动

无论是多么美好的理想,优秀的创意,或喜爱的事业,实现的必经之路都是: 坚持练习!

原则五:关键是如何面对失败

Angela在她的TED演讲里已经提到: 坚毅和成长型心态有很大关系。

什么是 成长型心态呢?

它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我们面对失败的态度。面对挑战和失败,具有成长型心态的人,会认为自己可以做的更好。相反,具有固定型心态的人,会将这些解读为“我不行”的证据,认为自己不够好。

亨利·福特说:“不管你认为你能或不能,你总是对的。”

可见,成长型心态和固定型心态的人很大的区别在于,他们在内心深处是否相信,自己真的可以变的更好。

五个原则帮助孩子找到内驱力-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那么,两种不同的心态是如何形成的呢?

成长型心态的研究者Carol Dweck 教授认为: 一个人的心态取决于他个人的成败经历以及他周围的人反应。

研究发现:

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被赞扬“聪明”而不是“努力”的孩子,会更容易具有固定型心态。

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表现只和先天的“不可改变”的因素相关。

即使很多父母和老师已经学会了夸孩子“努力”,但是我们内心对“聪明”的偏爱,也会从身体语言、面部表情、行为流露并传递给孩子。

其实,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偏向于拥有固定型心态的,包括Angela和Carol也是如此。

不过Angela强调:

每个人内心的悲观主义者旁边都住着一位成长心态的乐观主义者。

所以, 只要相信改变真的可以发生,每个人都可以培养出“成长心态”。

对于家长来说,与其指望用学来的“成长型话术”去教出一个“成长型”孩子,不如 先从自己开始,做一个有成长型心态的人。

作者:安杰拉?达克沃思(Angela Duckworth) ,曾作为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研究员获得其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博士学位,目前为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副教授。曾于2013年荣获美国麦克阿瑟奖。本文摘自作者畅销书《坚毅:释放激情与坚持的力量》

五个原则帮助孩子找到内驱力-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投稿邮箱:zkyjssedu@126.com 分享是一种美德!

长按下方图片关注幼托学堂


五个原则帮助孩子找到内驱力-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刊发、转载的文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与本平台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在看 更好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托学堂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五个原则帮助孩子找到内驱力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