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订阅号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NDkwNTkzNg==&mid=2650450971&idx=1&sn=da90c76881aa6a21889d35780744d073
尽管大家都很讨厌疼痛的感觉,
但疼痛也是我们身体的
一种防御功能,
是身体主动给我们
传递的危及健康的信号。
疼痛的出现可作为
机体受到伤害的一种预警,
进而引发机体躯体运动性反应
和自主神经内脏性反应
在内的保护性反应。
当然,
疼痛这种主观感受
同时带给我们极大的痛苦体验,
长期严重的疼痛更会直接导致
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发生紊乱,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疼痛科副主任(北)张建海倡导——
疼痛也是病,早诊早治,
享受“无痛”生活
在每个人的生活中,疼痛总是难以完全避免。那疼痛到底是什么呢?根据国际疼痛研究学会对疼痛的定义,疼痛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有实质性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
以往我们往往把疼痛作为其他疾病的症状,都认为只要治疗了原发疾病,疼痛就会随之消失,以至于大量的疼痛患者遭受着疼痛的折磨而没有得到充分的治疗。据统计,疼痛已经是影响我国群众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疾病之一,尤其是慢性疼痛对人体带来的危害尤为惊人。
随着疼痛学科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以往对于疼痛的认识过于片面。疼痛不仅是疾病的症状,也是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产生的,包括生理、心理和行为在内的一系列反应,疼痛本身即可导致患者睡眠不佳、精神情绪变化、各脏器及系统功能下降等一系列的不良影响,甚至引起疼痛性残疾或危及生命。长此以往,可造成其家属恐慌、手足无措,进而引发家庭危机,严重影响我们的躯体、心理和社交功能,导致社会关系紧张。
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已将疼痛确定为继血压、呼吸、脉搏、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由此可见其重要地位,因此我们必须要加以重视,及早治疗,防止其造成更大或更长久的损害。
疼痛的分类方法有很多,最简单的方法是按发生时长来分,可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手术后、外伤后或突发性的腹痛等短时间发作的被称为急性疼痛,而疼痛症状迁延3个月以上的则称之为慢性疼痛。另一种方法是按疼痛程度来分,可分为轻微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此外,疼痛还可以根据部位、性质等来分类。
那怎么来衡量疼痛的程度呢?国际上有一种通用工具叫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用 0 ~ 10 分来为各自的疼痛感觉打分,以此量化疼痛程度。一般来说,评分低于 3 分的称为轻度疼痛,评分高于 7 分表示重度疼痛,处于两者之间的表示中度疼痛。大家在生活中可以尝试用这种方法来评估疼痛程度。
对大多数患者而言,选择合适的科室是帮助他们得到合理治疗的第一步。在众多科室中,有一个大家不是非常了解的科室——疼痛科。或许很多人都觉得惊讶,医院还有这样的科室?这科室是干嘛的?哪些疼痛应该去看疼痛科呢?
疼痛科,顾名思义,就是治疗疼痛的,原则上但凡有疼痛症状者均可前往就诊,该科主要诊治的疾病可分为以下几类:
指周围或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和继发性的损害或功能障碍或短暂紊乱引起的疼痛,如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枢痛、反射性交感神经萎缩症等。
比如,某些无手术指征和拒绝手术但有改善症状诉求的颈椎病、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及通常无需手术的肩周炎、骨性关节炎、肌筋膜综合征和骨质疏松症等。
在抗癌治疗的同时或完成抗癌治疗后仍存在的疼痛,患者可到疼痛科进行药物以及采取神经阻滞、神经毁损等微创神经介入技术。
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
如顽固性呃逆(打嗝)、面神经炎(面瘫)、面肌痉挛、睡眠障碍、痛经、雷诺综合征引起的末梢血管闭塞、不安腿综合征等。
经多个专科诊治尚未明确病因或取得有效疗效的疼痛,如慢性全身疼痛、头痛、胸背痛、腹痛、脊柱四肢痛等。
总之,凡经内科吃药和外科手术治疗后效果不佳的,或没有手术适应证但疼痛较为严重的患者,应尽快到疼痛科诊治。
我们中华民族向来具有“坚忍”的传统,加之社会、教育、经济等客观因素,对疼痛的诊断和治疗普遍未引起重视,同时对止痛药物又心存排斥,导致了对疼痛的诊疗存在诸多误区,最终导致疼痛未能得到有效和及时控制,对个体、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健康问题和经济损失。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患者对于疼痛最常见的误区有以下几个:
对于尚能忍受的疼痛,尤其是慢性疼痛,许多人不把它当回事 ;许多人受“忍痛”的“传统观念”束缚,生怕表露疼痛会遭受旁人的轻视,他们总是认为疼痛这个“东西”能忍且忍吧。
事实上,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疼痛是人体组织器官受损的主要信号,是一种保护性信号,提醒我们应引起关注。此外,疼痛使我们躯体和心理遭受折磨,大大降低生活质量。如今很多医院都设置了专业诊治各类慢性疼痛的疼痛科,一旦发生疼痛应及时就医,无须一忍再忍,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另外一种做法就是病急乱投医,这显然也是错误的;对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疗方案同样属于极端错误的方法!
医生了解病情后会针对性开具必要检查,此时往往得不到大家的理解,比如,医生给下肢麻木、疼痛的患者开具腰椎磁共振检查,有时会遭到质疑和拒绝。我们都知道,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存在自身规律的,必须的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在此基础上对病因进行治疗,清除炎性代谢产物,可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阻断引发疼痛的恶性循环,达到长期完善的镇痛目标。相反,盲目错误用药容易掩盖症状而导致延误病情,甚至发生严重后果。
谈起止痛药,很多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说起药物的成瘾性。事实上,并非所有止痛药物都会令人成瘾!只有麻醉性止痛药、安眠药等含有致瘾成分的药物才会让您对它“恋恋不舍”。即使临床需要使用上述药品,患者只要遵医嘱正确用药,完全可以避免药物依赖的发生。此外,我们国家对于能引起依赖或成瘾的药品都是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
当然不能回避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是有可能导致药物成瘾现象。一旦发现存在药物成瘾的迹象,患者切不可突然自行中断,因为突然戒断对健康有损伤,甚至会威胁生命安全。
此时患者应该到医院就诊,由医生制定规范的治疗方案,逐渐降低身体及精神上对药物的依赖。我们的一生或多或少会经受疼痛的折磨,尽管疼痛不能完全避免,但我们有权利拒绝一辈子活在疼痛之中。我们疼痛科医生的职责就是让大家远离疼痛,活出尊严,活出质量!
趣味链接:
“痒”是一种微微疼痛吗?
以往有观点认为,痒是一种微微的疼痛。其原因可能由于痛和痒之间的神经通路存在诸多关联,那么,痛觉和痒觉到底是否是从属关系呢?
首先,我们发现,引发痛觉和痒觉的刺激之间差别很大,如受到针刺或重击后会觉得痛,辣椒素能引起痛,组织胺(体内的一种化学传导物质,可以影响许多细胞的反应)让人觉得痒。其次,研究表明,痒感神经细胞与痛感神经细胞是有区别的。
再次,痛觉和痒觉不同,我们体内存在单独的痒觉感受器。痒觉感受器可能被痛觉刺激激活,但同时痛觉通路会抑制痒觉,我们感受痒的时候使劲挠痒(产生痛觉)来降低痒觉就是利用了这个机制。
因此,两者并非简单的从属关系,不能简单地说“痒是一种微微的疼痛”;同时两者又存在一定的内在关联,不能完全划清界限。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门诊:
每周一至周五全天(虹口院区)
本文刊于《家庭用药》杂志2021年第九期
文/疼痛科副主任(北) 张建海
编辑整理/宣传及精神文明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