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我的,怎么办?
总会有妈妈问:“我的孩子犟得要命,不听话,我说东,他就得往西,怎么办?”、“我孩子就是磨磨蹭蹭,看到他写作业就跟要他的命一样?”、甚至有些父母已经年过五十,来问“我孩子天天躺在家不出门,怎么整?”我一问孩子多大了?说是30多了!
听上去这些家长都很着急,话语间都是焦虑,希望寻求一招立马解决所有的问题。仔细思索一下,你有没有发现,这些父母问的问题其实是——听话,爱学习,按照父母的索引就能过上理想的生活。
父母希望孩子如我所想,这意味着什么?
孩子在没有成年之前,性格,习惯,秉性都在建立和可塑期。父母有责任把认为正确的思想理念教育给孩子,也正是由于社会竞争压力大,家长把对于社会的焦虑无处释放时,就投射在对待孩子身上,开始比较,开始寻找孩子身上做的不好的地方。
如果父母把自己投注在孩子身上的精力和焦虑收回来,把注意力投向自己,静静觉察一下自己的内在:“我是不是也有拖延的情况?”、“我会不会偶尔也想放松一下”、“小龙虾其实也很美味我也很想吃啊”,多问自己一些诸如此类的问题,你是不是瞬间就明白了:天呢,我在用要求一个拥有完美程序的机器人的眼光去塑造我的孩子啊。你有没有发现“按时写作业,有空了就读书、早睡早起、只吃健康的东西、没有抱怨、没有顶嘴、完全服从”,这些要求放在自己身上,简直会把你压垮。你或许会说“我很自律,这些要求我都能做到”,那就试试问问自己“从小到大,是什么原因致使我这么高标准地对待自己,是不是也有某些时刻,觉得特别累?”
”原来人都是不完美的,都有小情绪、小懒惰、小缺点,我们对他人的苛刻要求,其实是把对方“物化”了,而非把他当成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来看待。
这个道理孔夫子早就告诉我们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你和孩子的关系,其实是你和自己的关系
我跟一个家长说过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个妈妈跟我说:早上给孩子扎好了辫子,晚上洗头时,你给我扎的辫子太紧了,你得给我松开。
你看事事都冲在孩子前面去帮他解决问题的父母,心态是他一个孩子做的不好,我还要给他收拾,还不如我自己来,样样事情父母亲力亲为,孩子没有一个自己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等到需要他自己解决的,孩子反而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就像30多的孩子找个女朋友还要问问父母。
作为父母有没有认真想过我们怎么做才是恰当的教育,恰恰忽略了自己和自己如何认真的相处,一个不怎么爱自己的家长,和谁的关系都是混沌的。无论身处何种关系——夫妻、婆媳、亲子,其实,都是我们与自己之间关系的投射。所以,外面的世界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当你把自己理清楚了,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如果你不喜欢自己,你就很难喜欢你的孩子。如果你不爱自己,你就不会爱孩子。同样,你跟孩子的关系不好,就说明你是一个也不会和自己相处,不会爱自己的人。
你对自己都不知如何爱,你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如何满足自己,所以自己本身就是问题很多的,就很难去和别人相处,尤其是自己的孩子。
很多时候,和外人,你懂得客气,包容,接纳,忍让,但是对自己的孩子,你会毫不顾忌,说一些难听的话,甚至做出过激的行为,似乎在孩子那里完全没有了耐心。因为不加控制,因为毫无顾虑,所以对孩子造成伤害,伤害了孩子,同时伤害了自己。
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其实就是不会和自己相处,没法做到和自己友好,平和地相处,当自己遇到问题时不能正确的解决。所以,自己和自己较劲儿,自己和自己生气,自己和自己矛盾。这样的自己怎能和孩子好好相处,有良好的关系呢?
所以,要想和孩子有良好的关系,和孩子好好相处,自己先经营好自己,认清自己,找到自己的问题,解决问题,经营好自己,让自己变得美好,优秀。要求孩子做的,其实恰恰是自己应该做的,因为自己缺少的东西想在孩子身上获得,所以总是会产生矛盾的,自己满足自己,自己获得自己想要的,当自己内心丰富起来,富足的时候,就不会去要求孩子什么了,因为自我已经很满足。那时,你会觉得孩子不管怎样就很好。不再要求,不再控制,不再苛责,不再期盼,你和孩子的关系就会非常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