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幼儿园里安全事故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方面是人们的法制意识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在增强;另一方面,相关的立法也在不断的建立和完善。面对这种情况,幼儿园不能再忽视安全管理,否则,一旦事故发生,不但会打乱良好的教学秩序,更严重的会给幼儿和幼儿园带来难以估量的后果与损失。
防范胜于补救,如何预防各种事故的发生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幼儿园安全事故的划分及处理流程。
1、幼儿园的安全事故划分
孩子在幼儿园发生安全事故,该怎么划定责任?
(一)责任划分的法律依据
由于教育工作的专业性,幼儿园在教育活动中有防止幼儿的身体或生命因教育活动而遭受侵害的义务。尽管幼儿园不是在园幼儿的监护人,但是幼儿园一旦因过失行为而导致伤害事故发生,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这种过失本质上是一种“业务过失”。
(二)有无过错的确定
确定幼儿园有无过错,主要看幼儿园教职工是否履行了自己的职责,要依据现有法律法规的规定。主要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等。
(三)幼儿园对幼儿的责任
依据法律,幼儿园对幼儿负有三项责任:教育责任、管理责任、保护责任。其中,管理失误和保护不周才是承担法律责任的依据。
(四)幼儿园的义务
一是按照教学常规进行教学;
二是外出活动时保证幼儿安全;
三是了解幼儿健康状况;
四是定期检查教育活动场所、安全设施,提供安全、卫生的学习环境;
五是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
六是事故发生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2、幼儿园安全事故处理流程
园长在处理相关的事宜时,本着对园所负责、对幼儿负责、对家长负责、对教师负责的态度,除努力做到及时救治、及时沟通、及时家访外,还应明确事故责任,本着教育的目的对当事人进行一定的处理,即五个“把握”,依法维护幼儿园的权益。
(一)及时救治
当班教师不应惊慌失措,而应在照顾好其他幼儿的前提下,马上报告保健医和园长;保健医应立即查看伤情,并视具体情况采取措施及时救治,如伤情较重,应立刻组织人员、车辆将幼儿送往医院,共同参与救治过程。在救治过程中,如果家长未及时赶到 ,应遵照医生的建议,为幼儿做一些相关的检查治疗。
家长赶到后,幼儿园应如实将检查结果、病历和治疗过程情况如实交代给家长。检查病历应保留在幼儿园存档。
(二)及时沟通
事故发生后,教师应尽快从自责、懊丧情绪中走出来,在事故发生的当时或当天,以诚恳的态度与家长进行沟通。
在说明事情发生的过程时,不能强词夺理、隐瞒事实,教师的态度越诚恳就越容易获得家长的理解。如果遇到家长(特别是祖辈家长)态度不冷静,有过激行为或确实难以沟通时,应多换位思考,体谅家长的心理感受,及时反思、调整与家长的沟通策略。
(三)及时家访
意外发生的当天,家园都忙于关注孩子的伤情和救治,教师不便与家长详细沟通。事发后当班教师、班长、保健医或园长应及时进行家访。进一步了解、关心幼儿的伤情,并在家长情绪比较冷静的情况下,再一次详细说明事情的全过程。通过交流沟通,增进家园间的理解,达成处理此事的共识。
(四)五个“把握”
① 幼儿:
受伤幼儿应及时得到处理;
保护好受伤幼儿及其他幼儿的心理;
抓住教育契机,引导幼儿讨论事故原因及如何避免此类事故发生,使全班幼儿得到活生生的安全教育。
② 教师:
第一时间找到保健医就诊;
教师协助保健医对受伤幼儿进行护理,根据幼儿身体状况和受伤程度、受伤部位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
同时报告园长;
家访对幼儿进行慰问;
③ 保健医:
幼儿出事故,视伤势轻重得到适当处理后,保健医须完成以下各项:
了解事故出现的时间、地点、缘由及情形;
分析事故原因,界定事故性质;
详情向园长汇报;
采取紧急医疗处理,防止幼儿受到进一步伤害;
根据园长的意见,送往医院或采取下一步行动;
写事故报告;
登录《事故登记表》。
④ 园长:
详细了解事故经过,及时告之家长真实情况,征求家长的处理意见;
组织教师认真反思,与教师一起分析原因;
不遗余力地做好家长工作;
发现隐患、总结教训、制定措施;
以点带面的全员安全教育;
视事故性质酌情处理。
⑤ 家长:
事故发生后,幼儿园须让家长了解真实情况,并征求家长的处理意见;
详细地介绍事故发生的经过及事故性质;
换位思考、理解家长,不论家长态度如何,都应主动、诚恳;
协调好与家长的关系,与家长交流对幼儿的日后护理;
妥善处理好家长向的索赔诉求。
3、幼儿园安全事故的危机处理
如今是人手一部或多部手机,人人自媒体,这使得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就充满各种变数。那么,当幼儿园发生安全事故时,要如何进行危机处理呢,以下列举些许思路和做法,一起来看。
(一)承担责任原则
危机发生后,公众会关心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利益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感情问题。因此,即使受害者在事故发生中有一定责任,幼儿园也不应首先追究其责任,否则会各执已见,加深矛盾;同时,幼儿园应该站在受害者的立场上表示同情和安慰,并通过新闻媒介向公众致歉,解决深层次的心理、情感关系问题,从而赢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
(二)真诚沟通原则
当发生公关危机时,沟通就是最必要的工作之一。
首先,与幼儿园全体员工进行沟通,让大家了解事件细节,以便配合进行危机公关活动,比如保持一致的口径等。
其次,与媒体进行沟通,有效填补此时舆论的“真空期”。
最后,与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得到政府的支持或谅解,甚至是帮助,对控制事态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要对学生、家长等进行沟通,以免引起误解及不必要的恐慌。
(三)速度第一原则
速度是危机公关中的第一原则。幼儿园必须当机立断、快速反应、果决行动,与媒体和公众进行沟通。从而迅速控制事态,否则会扩大突发危机的范围,甚至可能失去对全局的控制。危机发生后,能否首先控制住事态,使其不扩大、不升级、不蔓延,是处理危机的关键。
(四)系统运行原则
1、以冷对热、以静制动:
危机会使人处于焦躁或恐惧之中。所以幼儿园领导班子应以“冷”对“热”、以“静”制“动”,镇定自若,以减普通教职员工的心理压力。
2、统一观点,稳住阵脚:
在幼儿园内部迅速统一观点,对危机有清醒认识,从而稳住阵脚,万众一心,同仇敌忾。
3、组建班子,专项负责:
一般情况下,危机公关小组的组成由幼儿园的新闻发言人和幼儿园涉及危机的高层领导直接组成。这样,一方面是高效率的保证,另一方面是对外口径一致的保证,使公众对企业处理危机的诚意感到可以信赖。
4、果断决策,迅速实施:
由于危机瞬息万变,在危机决策时效性要求和信息匮乏条件下,任何模糊的决策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必须最大限度地集中决策使用资源,迅速做出决策,系统部署,付诸实施。
5、合纵连横,借助外力:
当危机来临,应充分和政府部门及新闻媒体积极配合,联手应对危机,在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同时,增强公信力、影响力。
6、循序渐进,标本兼治:
要真正彻底地消除危机,需要在控制事态后,及时准确地找到危机的症结,对症下药,谋求治“本”。如果仅仅停留在治标阶段,就会前功尽弃,甚至引发新的危机。
(五)权威证实原则
在危机发生后,幼儿园不要急于辩解或伸冤,而要学会请权威第三方在前台说话,使公众解除自身的警戒心理,重新获得公众的信任。
如果幼儿园确实有责任与过失,理应郑重道歉、承担责任,在稳定了公众情绪后借助媒体与相关部门进行危机公关,比如发布幼儿园的改正进程,不会对学生、家长造成更大的危害等,消除公众的不满情绪。
幼儿园安全,不仅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是家长考察的标准,也是幼儿园安身立命的根本。安全教育,应是每一所幼儿园高度重视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