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开始,各地按照《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要求,在“国培计划”中分类设置了管理者、培训者、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示范引领中小学开展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广大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近日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继续将中小、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作为重要方面予以明确。
第一,把握关键点。
坚持整校推进。建立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新模式,要强调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必须基于学校发展,立足应用现状,为解决本校教育教学问题服务,并在学校教研活动中依序开展;要强调教师的学习场所、学习方式、学习内容都是围绕课堂内外开展,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用技术、发展能力。
坚持混合研修。要以理论引领推动理解学习,以典型案例推动迁移学习,以实践应用推动行动学习,引导教师做真实的技术创新课堂的课例研究,亲历研究的全过程,再回到自身教学实践创新。
第二,找准突破点。
落实规划引领。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培训,要以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和校本研修规划为核心任务,通过任务驱动的混合研修,提升政策理解和规划设计能力。培训团队信息技术应用指导能力提升培训,要以服务区域能力提升工程规划高效落地为核心任务,通过研究性学习提升政策理解和培训指导能力。
落实应用转化。学科骨干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提升培训,要以推动信息技术在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等方面有效应用、创新应用为核心任务,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课例研磨、专家指导等方式,提炼应用成果,形成可迁移、可辐射的优质案例资源,示范引领全员校本研修;要结合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与课堂教学现实问题,探索多个“能力点”组合应用教学解决策略,形成技术支持教学创新实践案例,推动应用转化,形成持续发展机制。
第三,畅通链接点。
衔接“三个课堂”。要将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施与加强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三个课堂”应用结合起来,以解决在线授课、操作实践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核心任务,通过区域帮扶、校级联动、双师结对等方式,提升教师“三个课堂”应用基础能力,提高学校管理团队“三个课堂”应用管理和服务水平。
要围绕农村小规模学校优质资源短缺、骨干力量缺失、校本研修活动碎片化的实际问题,通过示范校名师与薄弱校教师双师结对的形式,打造教研共同体,开展长周期、陪伴式研修指导,定向帮扶乡村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衔接“十四五”规划。要实现能力提升工程2.0与“十四五”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递进衔接,以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教师信息素养持续发展机制为核心任务,通过推动先训后用到边训边用、前期介入到后期支持、成果打造到辐射推广的实施路径优化,形成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常态持续的教师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新样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