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妈妈为了把鸡腿让给孩子吃,经常会撒谎,说自己不喜欢吃鸡腿。
等到自己做了爸爸或妈妈之后,才明白自己妈妈的用意,并且通常会被效仿,再传输给自己的孩子。
这样的事情,也被当成“母爱”伟大的典范。
父母的这种付出是没有私心的,但是很多父母却不知道,这种付出会让孩子无形之中被禁锢上一道精神枷锁。
换句话说,这就是所谓的“情绪勒索”,一种无形中让孩子永远被禁锢在父母“情绪”中的枷锁。
情绪勒索是一种让人窒息的互动模式,勒索者使用某些话术和手段,让被勒索者即使感觉很痛苦,也还是不得不勉强答应他们的要求。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很多父母都会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利用“情绪勒索”,让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
6大情绪勒索句型,别说你没用过
1、绑架式
“我们这么做还不是为你好,我还能害了你吗?”
父母管的太过严格,孩子难免会有“反抗”,如果这个时候听到家长说这句话,会感到不知所措,情绪波动大。一直被迫于听爸妈的话,只会让积攒的抵抗情绪越来越多。
2、暴躁式
“气死我了,说你多少次了,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啊!”
孩子的种种行为,都不是为了要把你气死,是你自己控住不了情绪,把自己气“死”了。别再对孩子说这种事儿了,这种做法只会让孩子感到焦虑和紧张。
3、否定式
“你怎么这么笨啊,看看人家XX”。
经常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边,不但不能激励孩子进步,反而会让孩子不断的自我否定,逐渐丧失自信心。
4、以牙还牙式
“妈妈,我讨厌你。”
“我也很讨厌你。”
很多父母认为,采用以牙还牙的方式回怼孩子,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平等意识,让自己能与孩子成为“朋友”。其实,这是在以亲情做赌注,期待孩子能够乖乖听话。父母这样对孩子说话,自己的情绪找到出口了,但让孩子感受到的是“妈妈不要我了。”
5、投资回报式
“我和你爸每天累死累活,都是为了你,你怎么就不能争点气啊?”
“我是怎么对你的,你怎么能这么对我。”
爸妈期待孩子能够明白父母的辛苦,懂得感恩,这可以理解。但若是经常说这种话,孩子不是暴怒,就是远远躲避。
6、比较式
“为什么别人可以,你就不行,”
父母错误的比较,传递的信息不是爱,更多的是伤害。
孩子听到父母说这些话,就会认为自己的行为让父母很失望,甚至放弃了自己,最后真的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了。
情绪勒索式语言的共同点
1、毫无意义
这些话看似很有效,却没有任何指导意义,孩子听后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做。
2、传递恐惧
父母常用威胁式的说话方式,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情绪波动更大。
3、情绪发泄
这些情绪勒索的表达方式,多是父母情绪的表达,而非父母真正想要表达的真心话。
情绪勒索的后果
家长之所以喜欢情绪勒索的教育方式,是因为父母不懂得如何去爱自己的孩子。所以这种方式教育孩子并不会让孩子变得更好,反而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失去信心,变得暴躁等等。
1、叛逆、暴躁
这种错误的育儿方式很容易增加孩子的抵触情绪,孩子稍微长大点儿就会变得叛逆,喜欢和父母对着干。
2、懦弱
如果父母常常用命令的口吻和孩子说话,孩子就会变得惧怕权威。当同学用重一点的语气说话,孩子就会屈服和顺从。
3、模仿
如果父母经常采用这种教育方式,孩子就会模仿父母交流方式,说出的话和脸上的表情和父母一模一样。
情绪勒索”是中国式父母典型的教育方式。
他们以为这样可以不断的促进孩子成长,以为这样是感动自己,也感动了孩子。
然而,这只会让孩子负担着本身可以不需要的沉重压力。
家长们,你是否有过对孩子进行过“情绪勒索”呢?
请停止这种“情绪勒索”吧。请停止这种比“暴力”还可怕的情绪勒索吧。
投稿邮箱:zkyjssedu@126.com 分享是一种美德!
长按下方图片关注幼托学堂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刊发、转载的文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与本平台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