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这个时候,医院里发烧的小宝宝就多了起来,但是很多宝宝发烧不是冻的,而是捂出来的!
曾经有个新闻说,有个男宝发烧到40度,奶奶抱着去看医生,男孩小脸蛋涨得通红,呼吸微弱,医生用手在他后背一摸,全是汗!
孩子上身穿厚棉内衣+毛线衫+棉背心+丝棉袄,下身是厚棉长裤+毛裤,全身又套了一件弹力絮连体棉袄。医生赶紧让奶奶把孩子的丝棉袄和弹力絮脱掉散热!
老人家常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有的妈妈冲着“秋冻提高抵抗力”,给宝宝少穿点,结果又冻感冒了。
说好的提高抵抗力呢?怎么反而生病了?
适当的秋冻,对大宝宝来说确实是有好处的。
宝宝的体温一般比大人偏高,且活泼好动、新陈代谢快,如果穿着过多,不仅限制活动,还容易出汗,这就很容易导致生病着凉。
因此,在天气微凉的时候,有意识地让宝宝的身体接受一段时间的凉意刺激,有利于提高机体对低气温的适应能力,提升宝宝的耐寒力。
但是,秋冻不是真的要让宝宝受冻,而是进行合适的耐寒训练,提升体表外界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
秋冻最适宜的时机是初秋,天气刚转凉时,秋风拂面不冻身,是耐寒锻炼的好时机。
秋冻≠少穿衣服,而是不过早、过厚地给宝宝添衣。虽说要给宝宝一些凉意刺激,但也不要一味地给宝宝穿得单薄,尤其是在早晚温差大、昼夜温差大、或室内外温差大时,务必注意添加衣物,避免着凉。
秋冻时给宝宝穿衣的大原则是:让宝宝接受一定的凉意刺激,但又不会受凉。
1岁以上的宝宝,体温调节能力基本和大人一样了,可以参照大人一样穿衣。如果宝宝会自己表达冷热了,那就更好啦,只要宝宝不觉得冷,你就不用给他多穿。
1. 摸他们的后背。如果后颈和背部交接处是温热不潮,说明穿得刚刚好。如果后背有点发潮了,那就要考虑给宝宝脱衣服了。
2. 美国儿童睡眠专家朱迪思欧文斯表示,如果宝宝的胳膊、腿、脸颊摸起来都凉凉的,甚至脸色还有些发白,那就说明要给宝宝加衣服了。
3. 另外,还要留心宝宝的一些非语言信号,比如带宝宝出去玩,刚走出家门没多久,宝宝就开始哭闹,他可能是想告诉你“妈妈,好冷”。
洋葱穿衣法,简单地说,就是根据当下的气温,像洋葱一样一层层加上去或脱下来。
上身一般这样穿:最里边是排汗功能良好、手感柔软的内衣,中层穿像羊毛衫、针织毛衣、马甲之类的保暖衣物,最外层则是可以防水防风的棉衣、羽绒服。
下身一般这样穿:秋裤+棉裤/羽绒裤(特别冷的时候,可以在中间再加一条毛线裤)
配件:看情况还可以加个帽子、手套、围巾什么的。
秋天里,早晚、昼夜、室内外的温差比较明显,加上宝宝活泼好动,容易出汗,多穿几层薄衣服,可以方便随时添减衣服。
秋冻,除了不要给宝宝穿得过于厚实、严密外,还需要让宝宝多进行户外锻炼,也可以配合用冷水洗手、洗脸等方式进行耐寒训练哦!
穿的太厚宝宝就会出汗、不仅容易产生肌肤问题如湿疹、红屁股等,还容易造成缺氧、脱水甚至更严重的捂热综合征!
所以给孩子穿衣要遵守“洋葱原则”方便根据温度调节厚度,室内温暖及时脱衣;室外寒冷适当加衣!
有了这套“穿衣法则”,再也不用担心宝宝感冒了。(来自北京妈妈网)
投稿邮箱:zkyjssedu@126.com 分享是一种美德!
长按下方图片关注幼托学堂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刊发、转载的文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与本平台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