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天之计在于晨!入秋之后,不少老年朋友想趁着早晨凉爽的天气强身健体。晨练是好事儿,但也得讲方法。然而,许多人可能不知道晨练中的风险,若不小心做错,不仅越练病越多,还有可能危及生命!
大部分的老年人晨练都会选择在六点左右,老年人晨练如果起得太早,这个时候人体生物钟还没有调好,反而容易造成生物钟损伤,非常不提倡。老年人晨练赶迟不赶早,应等到太阳升起半小时后再外出晨练。
在一些公园、城市绿化广场或住宅小区花园,经常会有许多老年人天尚未亮时就赶到树下锻炼,其实这是不对的。绿色植物在一天中可发生两种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初中学过生物的都知道,呼吸作用一般是在晚上太阳落下进行的,排出二氧化碳,吸进氧气;而光合作用相反,必须要有光照进行,吸进二氧化碳,排出氧气。也只有在这个时候,老年朋友进树林或在树下锻炼才是有益的。

在经过一夜的睡眠之后,如果不吃点早餐就进行锻炼,我们的肚子早已经饿了,机体热量不足,再加上体力的消耗,会使大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严重的朋友会感到心慌、腿软,站立不稳,有些心脏原来就有毛病的老年朋友会突然摔倒甚至猝死。因此,建议在晨练之前先少量进食,比如牛奶(豆浆)、面包(饼干)之类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空腹锻炼。如果胃部常有不适,晨练之前适量进食,也是一种最佳的治疗方法。
虽然做家务有不少是体力劳动,如搬东西、拖地等,但任何一种体力劳动都是仅局限于某些组织和器官的活动,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不考虑对人体作用是否全面和合理,比如我们经常站立,容易腰腿痛、下肢静脉曲张等。相比之下,体育运动则能够使身体各部位、各种主要肌群、各大关节都得到充分活动,心、肺、肾等脏器也能得到一定程度锻炼,从而使身体得到全面锻炼。因此,建议除了做家务以外,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克服做家务的体力劳动给身体带来的局限性。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肺泡弹性会减低,人体呼吸的力量会逐渐减弱。而如果在这种时候在锻炼的时候屏气,反而容易损坏呼吸肌和导致肺泡破裂而发生支气管咯血等现象。

有些老人晨练后习惯睡个“回笼觉”,其实这对健康有害无益。据《生命时报》报道,晨练过程中人体肌肉、关节、骨骼活动加速,为了让器官及时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心脏加速泵血,血液循环随之变快。因此,老人如果运动后上床休息会造成几个后果:当老人从运动状态转为相对静止状态,静脉血管失去律动,血液就滞留在下肢静脉血管,回心血量减少,易造成心、脑、肺等缺血缺氧,对心肺功能恢复不利;运动会产生大量代谢废物,如乳酸,淤积于肌肉、韧带、关节等组织,易让人四肢酸痛、精神恍惚;“回笼觉”让老人生物钟混乱,影响晚间睡眠,白天更易困乏,形成恶性循环。
不要天天都练。晨练要视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千万不要为了锻炼而去锻炼。如果感到身体不适的时候,例如有感冒、发烧等症状,或者一些疾病正处于急性期或者发病期,就应该避免进行晨练,前一天睡眠状况不好的人,建议暂停晨练。
对于时间自由度大的锻炼者如退休老人户外运动时,最好选择早上太阳出来后的九十点钟以后,时间紧张的上班族可选择七点后进行适度锻炼。在天气寒冷时晨练还要注意衣着的保暖,以出门时不冷、活动后微汗为宜。
锻炼结束后,若马上就吃刚做好的稀饭、馄饨、豆浆等热乎乎的食物,会使得处于冷适应状态下的食管黏膜层及附近组织的毛细血管和稍大些的血管,不能一下子承受过烫食物的刺激,而出现暂时性的调节功能紊乱。
晨练前适当补水,可使循环血量增加,血液黏度降低。但切记补水要少量多次,不要一次饮水过多,一次以150至200毫升为宜,以免突然增加心脏及胃肠道的负担。
一些心律不齐、肾功能不好、贫血和肝脏有问题的老年人都要注意最好不要进行晨练,或者在运动医学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一些小运动量的活动。而糖尿病人最不适宜早晨锻炼;有心血管问题者,建议较适宜的锻炼时间为下午或黄昏。
老年人晨练的时间应该控制在20至30分钟左右为最佳。老年人在锻炼时应该多注意进行一些内在肌肉协调和柔韧性的运动,像慢走和太极拳等活动,这些运动会保持肌肉、器官的稳定性。

投稿邮箱:zkyjssedu@126.com 分享是一种美德!
长按下方图片关注幼托学堂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刊发、转载的文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与本平台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点在看 更好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托学堂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