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一个人未来成就的到底是什么?智商?性格?天赋?命运?都是,也都不是。
爱因斯坦说:“成功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天分”,《战国策》中说:“行百里者半九十”,选择很重要,但选择之后是否能够坚持才是最重要的。
人生海海,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人,面对挫折,是选择不屈不挠的战斗,还是浅尝辄止之后选择放弃,才是决定一个人未来最重要的因素。如同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而决定你是否能够坚持的,就是意志力。
在心理学上,意志力是这样定义的:一个人自觉的确定目的,并且根据目的调节自己的行为,支配自己的思想,克服各种困难,最后实现目的。我们平常所说的决心,就是来源于意志力。
人类为什么需要自制力,自制力又是哪里来的呢?
让我们引用麦格尼格尔在《自控力》中的观点:想象一下,你现在是生活在几万年前的原始人,你的周围充斥着野兽,你必须靠团队合作才能获取最基本的食物和水来保证生存和繁衍,这个时候,你就必须维持与其他人的关系。
首先,你必须保证不要惹恼其他人,知道大家都讨厌什么,并且控制自己不要做出有侵犯性的举动;其次,你必须帮助别人,比如邻居生病的时候,你可以选择把自己的食物分给他,或者不分。当然,你的主观意愿是不愿意给他的,不过,如果不分的话,你下次生病的时候很有可能会饿死;
再次,你必须学会团队合作,学会各种捕猎和战斗技巧,知道怎么采集野菜和水果,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你的生活时时刻刻都在进行选择,而选择错误的结果,往往意味着死亡。
如果深入思考,你就会发现这些“社会化”的选择跟你的天性都是冲突的,促使你做出选择的,恰恰就是你的意志力。
随着时间的发展,我们在社会中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所以,意志力也显得更加重要。我们说过,童年是一个人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也就意味着,在童年时期进行意志力锻炼,不仅比成年之后简单,而且效果更好,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锻炼孩子的意志力,让孩子受用终生呢?
以下有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供参考:
第一,內驱导向法
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都更愿意去做自己选择的事情,这是由人的天性决定的。
比如,很多父母对于孩子睡觉的问题十分头疼,晚上经常闹的“鸡飞狗跳”,这个时候如果让孩子自己作出选择,效果会好很多,家长可以提供两种解决方案:
第一,在客厅关掉灯看电视,
第二,回卧室开着灯听故事,孩子多半会选择后者,这就是选择的力量,比训斥要好上百倍。
在学习中也一样,家长必须找到孩子的兴趣所在,让孩子自己萌发目标,而不是由家长制定目标,逼迫孩子完成。比如,如果孩子对画画感兴趣,家长就可以带孩子看一些画展;如果孩子对音乐感兴趣,家长就可以让孩子多听一些好的音乐作品,引导孩子为自己制定目标和规划,只要是孩子自己制定的目标,他们更愿意克服困难去完成。
第二,坚持每天做一件事
坚持是锻炼意志力最好的方法,比如每天坚持阅读半个小时,坚持早起,坚持在固定的时间睡觉,这些对于孩子来说有些困难,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起到榜样的作用。
孩子放学之后,放下手机,拿起书,和孩子一起阅读,或者和孩子一起看绘本,讲故事,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还可以让孩子做一些枯燥的,重复性的活动,比如把地上的积木收到玩具箱里,或者把自己的小衣服一件一件的叠整齐,这些都有助于意志力的锻炼。
第三,自我控制
意志力的关键在于自我控制,首先家长应该明白自控的原理。
人类的大脑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两个独立的系统,很多人在生活中应该都有“失去控制”的经验,比如在双十一买太多用不到的东西,比如在减肥时吃很多高热量的食物,比如在本应该工作的时间选择消遣,工作一拖再拖。其实,这些都是因为“冲动的自己”在起作用。
生物学家认为,人的大脑中存在两个自我:一个是冲动的,及时行乐的自我,另一个是克制的,理性的自我,人们总是在两者之间摇摆不定,而意志力比较强的人,“理性的自我”通常会取得胜利。
那么,这种方式怎样运用到儿童的教育中呢?
我们不妨给孩子的两个“自我”分别取一个名字,比如,把“理性的自我”叫艾莎公主,把“冲动的自我”叫巫婆或者王后,再分别赋予他们各自“人格”。
孩子晚上不想睡觉时,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不睡觉的话就不能变成爱莎公主了,孩子不好好吃饭,也可以告诉他们,如果不好好吃饭也不能变成爱莎了,孩子摔玩具,发脾气的时候,可以告诉孩子,只有“恶毒的王后”才会这样做。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在自己的心里将“爱莎”变成自己人格中的一部分,当然,男孩子可以用蜘蛛侠,钢铁侠之类的。
投稿邮箱:zkyjssedu@126.com 分享是一种美德!
长按下方图片关注幼托学堂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刊发、转载的文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与本平台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