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妈妈们承受了太多,充满了疲惫、烦躁。一项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母亲近期感到明显焦虑,主要来自三方面。
压力提前。
在一二线城市中产阶层中,育儿焦虑非常普遍。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孩子入园、入学变成了一种资源争夺,上不了好的小学,可能会影响中学择校,进而影响高考,而高考仍然是当下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这一系列“连锁反应”,让妈妈们的育儿压力大大提前了。
多重角色捆绑。
“不仅要赚钱养家,还要貌美如花”,这不仅是妈妈们的自嘲,也体现了女性的独立性。相比传统女性,现代女性的职场地位已和男性相差无二,社会参与度也越来越高。这不仅是一种社会的客观需要,也是一种女性对自身价值的主观诉求。相比男性,女性承担的角色“只增不减”,既要承担育儿的任务,还要在工作上有所建树。诸多角色之间,要自如切换,并非易事。
缺乏家庭关爱。
调查显示,妈妈们心理状况经常遭到忽视。57%受访者只是“偶尔”觉察到母亲的“焦虑”;“经常”觉察到的不足1/3。除了子女关心少,在养育子女过程中,丈夫也时常缺席,一些妈妈抱怨自从有了孩子,丈夫就成了“甩手掌柜”,每天都是“丧夫式婚姻”。微妙的婆媳关系、自身健康问题、容颜的衰退等,妈妈们的这些变化很少被关注。
缓解焦虑,需要妈妈们自身和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
学会取舍。
同时面对多种事物时,妈妈们要学会取舍。做好时间安排,不要苛求自己面面俱到,选择最紧要、最迫切的先完成。
少些攀比。
不要把太多精力放在孩子的技能提升上,不要苛求孩子必须优秀。调整好心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留更多时间给亲子关系,让孩子在身心和人格上更健全地发展。
找人倾诉。
调查发现,倾诉是母亲处理焦虑的最常用方式,购物休闲也可缓解焦虑。遇到事情冷静处理,妈妈们应多和子女、家人促膝长谈,少些无端宣泄。也可找自己的闺蜜或其他妈妈,沟通倾诉,化解郁闷。
个人空间。
每天独处十几分钟,做做自己喜欢的事;保证有一定的私人时间。这样,既能给自己一个缓冲,也能释放长期的焦虑。
俗话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母亲为家庭的付出难以衡量,家人不要吝啬表达感恩和爱意。孩子和丈夫平时要主动帮妈妈分担家务,情人节丈夫送的一束鲜花,母亲节孩子做的一张贺卡,一句发自真心的“我爱你”“辛苦了”都能让妈妈们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投稿邮箱:zkyjssedu@126.com 分享是一种美德!
长按下方图片关注幼托学堂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刊发、转载的文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与本平台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