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yMzE3ODUyOQ==&mid=2247502270&idx=1&sn=7da59af7eb971b3c54bfcff269a09551
点击↑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看看多少好友已经关注
学了心理学后才意识到,这是因为潜意识里总感觉:一个任务的完成之后,总会有无穷无尽的任务在等着我,就像小时候作业做完,母亲也永远都不会让我休息玩耍一样,还不如拖到最后交差了事。
其实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需要正向反馈才能有去做的动力。
如果我们的成长环境中很少有对自己的正向反馈,努力之后永远都要承接失望,想到好处时都是绝望的感觉,那么大脑的奖励机制就无法运作。长此以往,哪里有那么多动力去持续努力呢?
所以我们回头看看,这一切的源头其实就是——孩子做完作业后,大人不舍得让孩子玩耍!
玩耍对孩子既是休息,也是奖励。如果孩子在学习任务达成后,就能得到玩耍的权利,那么就会在他的大脑内完成这样一套奖励机制。真的不用你去催、去辅导作业,他们自己就会有动力自觉地去完成的,因为完成后自会有好处在等着他。
更棒的是,这种高效完成眼前任务的习惯,往往还会不知不觉延续到生活和工作的大事小事中。
让孩子在脑中形成一套对学习的正面奖励机制,在面对学习任务时能够干劲十足;而不是一点小任务就激活抵触情绪拿出拖延大法,才是家长为孩子更长远的打算。
1.女人没闺蜜,比没男人更惨?
2.老爸只会凶?
3.会哭的孩子有糖吃,我让孩子“坚强独立”错了吗?
预约心理服务,点击“阅读原文”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