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幼互动是什么?
望文生义——
不就是幼师和幼儿相互影响的活动嘛!
不就是幼儿早上入园给幼儿笑着抱抱他嘛!
······
这么理解倒是挑不出毛病,在这里我只想讲两个故事来请大家感受一下师幼互动究竟是什么。
1
故事一
中班的王子辰每次放学都会冲着幼儿园门口的一堵白墙撒尿,保育员朱老师看到后制止了子辰并严厉地对他说:“你怎么可以这个样子,都上中班的人了,还随地小便,以后不许在这里尿尿了,要尿尿去厕所,听到了吗?”王子辰听到后感觉很委屈,并没有搭理朱老师。
第二天放学,王子辰又在冲着墙尿尿。这下让主班陈老师看见了,陈老师走到子辰的身边,蹲下来轻声地问到:“辰辰,你为什么要在这里尿尿呢?”辰辰一直支支吾吾不肯说,陈老师还有很多工作要忙,觉得自己实在没空问下去,就起身告诉门卫大叔,请门卫大叔在子辰撒尿后用水管把尿迹冲洗干净。
日子一天天过去,王子辰还是隔三差五的在墙边撒尿。有一天配班覃老师也看到王子辰在那撒尿,她先是走过去蹲下像陈老师一样询问子辰为啥在这撒尿,子辰一样支支吾吾不肯说。但是覃老师没有就此放弃,反而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子辰更多的关心和照顾。
终于有一天放学,覃老师又看到王子辰冲着墙撒尿,覃老师仍然蹲到子辰的身边,平和地问:“子辰,你可不可以告诉老师,你为什么经常在这尿尿呢?”
子辰羞红着脸说:“覃老师,因为……我看到这个白色的墙上面老是被其他小朋友踢脏,我想把它冲洗干净。”
“子辰,原来你这么懂事儿,能够为幼儿园环境着想,那子辰你想,尿是不是有骚味,墙不愿意被脚踢黑,是不是也怕被尿味儿骚到呢?我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上次我看到门卫周爷爷接水管冲墙,可是我不会弄。”
“那老师来教你啊”覃老师说罢带着子辰来到工具房拿出水管,手把手教子辰把水管接到水龙头上,拿着水管对准墙面不干净的地方冲洗。王子辰自此以后学会了接水管,冲洗墙面,引起其他孩子的围观。
后来覃老师借此契机,和陈老师商量在每年最热的时候组织打水仗的户外活动,当然王子辰的“撒尿事件”功不可没!
我们暂且不给师幼互动下定义,来,继续听个故事!
1
故事二
西西老师遇到这样一件事:成都开往贵阳的高铁上,有一个刚三岁的小女孩儿叫翠翠一边大声尖叫一边笑着好不快活,可苦了这节车厢的其他旅客,显然翠翠的妈妈拿翠翠也没办法,好说歹说都说尽了,翠翠就是不能安静下来,可能就是我们通常认为的熊孩子吧。
她走向小女孩:“你好呀,我叫西西,你叫什么名字呢?”
翠翠眨巴着小眼睛说:“我叫翠翠”。
“刚才我听见你在‘啊~’的一声,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啊,怪兽吗?”
翠翠饶有兴致的说:“那不是什么怪兽,那是猪猪侠变身的声音。”
“原来是这个样子啊,那猪猪侠变身了是不是很厉害,像这个样子还是这个样子呢?”西西一边说一边做出夸张搞怪的表情引得翠翠哈哈大笑。
不一会儿西西和翠翠成了好伙伴,如果故事仅限于此,那就太没意思了,好戏才刚刚上演。
西西老师:“翠翠啊,你看这样好不好,我在你身上装一个猪猪侠变身的开关,每当我按的时候你才可以变身哟。”
说着西西按一下翠翠的后背,表示给翠翠装上了这个神奇的开关。西西接着说:“那我现在要按你身后的开关咯,你就可以变身啦!”
小家伙高兴坏了,乐呵呵地等着西西来按自己身后的开关,西西轻轻触碰一下翠翠的后背,翠翠高兴地大声尖叫表示变身了,引得整个车厢里人的侧目,翠翠妈妈也面露难色。
这个时候西西继续对翠翠说:“你看你比我个子小,变身肯定是小猪猪侠,我在你胸前装一个转换大小的开关,我按一次你就变成小小的猪猪侠啦,小小的猪猪侠变身是这样‘啊’出来的。”
西西用气体通过喉咙,不带动声带震动地发出“啊”的声音。翠翠看着西西搞笑的表情配着“啊”的一声,非常愿意听西西的建议,在接下来的旅程中,翠翠仍然很开心地和西西玩儿,但是再也没有发出“啊”的尖叫声,仅仅只是轻轻地发出“啊”的一声来“变身”。下车的时候,翠翠非要和西西走,都不要妈妈了呢!
看完以上的两个故事,我们来看看“师幼互动”究竟是什么呢?
故事一中的师幼互动
故事一中三位老师针对孩子“冲墙撒尿”这同一行为,有着不同的反应以及处理行为。
保育员朱老师认为孩子这一行为是违反常规的,是不对的,采取的行为是制止和批评教育;
主班陈老师能够认识到孩子行为背后有他的原因,也试图去了解原因,但在尝试失败后放弃了,只是借助其他资源防止“冲墙撒尿”这一行为负面效应蔓延;
而配班覃老师不光认识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并且能够通过关爱与耐心坚持与孩子建立良好关系找到行为背后的原因,用恰当的互动方式改变孩子的认知,做到了真正的教育,并能举一反三生成精彩的幼儿园主题活动。
以上三位老师的不同反应告诉我们师幼互动是没有对错之分的,但是高下立判,师幼互动是有质量的,是具体可测的,可以戛然而止,也可以上升成为一门艺术,成为老师彰显自身教育素养的软实力。
故事二中隐藏的师幼互动
故事二中的西西老师与所谓“熊孩子”的互动也打破了我们大多数的常规认知,那就是熊孩子到底熊不熊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如何互动。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或者做出一些我们成年人难以接受的行为,除了我们常挂在嘴边的“家教”问题,很多时候是孩子天性的使然,我们不应该带着戾气,挥舞着道德大棒加以评判。
当我们放下身段进入到孩子的世界,顺着孩子的逻辑并加入我们成人的教育行为和目标,加以引导,真的会大不一样,故事二中的翠翠不就是一个典型吗?师幼互动不光可以打破我们常规认知谬误,还可以给孩子和老师自己带来成长与快乐。其实世界上原本是没有熊孩子的,认为熊孩子存在的人多了,便有了形形色色我们口中的“熊孩子”。
给大家掉个书袋
师幼互动常指发生在幼儿园内的,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过程,也是教师内在的教育观念、教育能力和外显教育手段、教育行为相结合的综合表现,其结果是一方的行为常常引起另一方在行为或价值观的改变。
师幼互动是师幼双方双向建构的过程,不仅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教师也可以从中累积经验,获取专业成长的养分,在不断地反思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在积极的师幼关系中,教师对待幼儿比较热情、关爱,并跟幼儿交流密切;在有障碍的师幼关系中,教师对幼儿很冷淡经常与幼儿发生冲突。
简而言之,良好的师幼互动彰显一所幼儿园的软实力,是幼儿教师综合素养的体现;掌握师幼互动的技巧,成为一名专业的“师幼互动艺术家”是幼儿教师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标。
投稿邮箱:zkyjssedu@126.com 分享是一种美德!
长按下方图片关注幼教学堂0-6china
出现提示: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刊发、转载的文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托学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