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对儿童,“身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冷暴力”哪个最伤人?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对儿童,“身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冷暴力”哪个最伤人?-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什么才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最大暴力?


我国儿童暴力事件发生率也较高。2008年和2009年,针对广州青少年的一项调查表明,在过去的6个月里,有23.2%15.1%2.8%的青少年遭受了轻微、严重和非常严重的身体虐待。0.6%遭受过性虐待。相当一部分儿童遭遇了多重虐待。


对儿童,“身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冷暴力”哪个最伤人?-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随迁子女眼里的春节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而研究表明

在针对儿童的四大暴力行为:

“身体虐待”

“情感虐待”

“性虐待”和

“忽视(一种冷暴力)”中


“忽视”对儿童心理健康影响最大



 

在对1511名儿童问卷调查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心理学会副秘书长刘正奎得出一个较为惊人的结论:针对儿童的四大暴力行为——“身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和“忽视(一种冷暴力)”中,“忽视”对儿童心理健康影响最大。


数据显示,“身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和“忽视”四大暴力行为对抑郁的预测结果β值(一种统计指数——记者注)分别为0.170.140.060.37,对焦虑的预测结果β值分别为0.190.150.020.30,均表明“忽视”导致儿童抑郁、焦虑的可能最大。


刘正奎将这一结果收录至《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一书中,后者是我国第一部心理健康蓝皮书。近日,在该书的首发仪式上,有关儿童心理健康的调查结果随之公布。

 



占比66.4%

男生更容易遭受身体暴力和精神暴力



按照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保护是指反对针对儿童的暴力,即“保护儿童免受虐待、忽视、剥削及暴力的伤害”,不过根据学界此前的研究,儿童暴力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我国儿童暴力事件发生率也较高。2008年和2009年,针对广州青少年的一项调查表明,“在过去的6个月里,有23.2%15.1%2.8%的青少年遭受了轻微、严重和非常严重的身体虐待。0.6%遭受过性虐待。相当一部分儿童遭遇了多重虐待。”


刘正奎说,儿童虐待对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有短期和长期的不利影响。为深入了解我国偏远及贫困地区儿童保护及救助系统的现状,他带领研究团队,主要对来自四川两县、陕西两县的1511名儿童,通过问卷调查以及焦点小组访谈形式,从儿童及儿童保护相关的责任主体等多个层面展开,了解儿童遭受的暴力现状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除了发现“忽视”这个比“身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可能还要“强悍”的暴力凶手,研究团队还发现,在遭受暴力的儿童中,男生占比66.4%,女生占比33.6%,男生更容易遭受身体暴力和精神暴力。


对儿童,“身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冷暴力”哪个最伤人?-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随迁子女眼里的春节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不过,在性暴力情境中,男女生心理健康并未表现出性别差异。暴力行为和子女个数似乎也没有显著性影响。


调查发现

独生子女和

两个子女家庭中的儿童

遭受精神暴力的比例较高


而子女数在3个及以上的家庭中

遭受身体暴力儿童的比例也较高


相比之下

留守情况的影响就比较大了


调查表明

父亲在外的儿童更容易遭受身体暴力


科研人员针对儿童的访谈发现,校园欺凌事件较为频繁,如向弱小者索要钱财、寄宿学生间的矛盾冲突、言语暴力等,家庭暴力各地也均有报告。


 


16.5%~29.1%儿童

选择独自承受暴力



与此同时,科研人员也关注到另一个问题,即遇到危险和暴力时儿童的求助对象。


对不同地区而言,在53.8%~67.0%的儿童看来,家人是他们遇到危险情况时的首要求助对象,而将老师、同学或朋友作为首要求助对象的儿童,其比例分别为3.2%15.6%,还有24.7%的儿童在遇到危险情况时选择自己解决。



研究人员认为

对于多数儿童来说

家人是给予他们

支持和安全保护的

主要来源



当问及一旦遭遇暴力情况,谁是儿童最先想要求助的对象时,选择向亲戚朋友求助这一选项的比例,在4个调研地均为最高。除了亲戚朋友,老师或学校领导在各个地区的儿童中的报告比例也相对较高,但各地区仍有16.5%~29.1%的儿童选择自己一个人承受,选择报警求助的方式比例相对较低。


对儿童,“身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冷暴力”哪个最伤人?-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随迁子女眼里的春节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刘正奎说,原因可能是来自家庭与学校的教育让儿童更多情况下是求助于家长、老师以及亲戚朋友,或者是儿童主观认为自己遭受的暴力伤害并没有严重到报警的程度。


科研人员进一步分析表明,当遭受暴力时,儿童的通常做法也不尽相同。比如,父亲或母亲一方外出务工的儿童,在遭受暴力时“求助自己”的比例,高于父母都在本地工作的儿童。而父母都在外的儿童,遭遇暴力时求助亲戚朋友的比例较低,求助教师的比例则较高。


刘正奎说,这可能是在遇到暴力时,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求助对象,能够给予孩子最好的庇护,而父母均外出务工的儿童,只能向教师寻求帮助,甚至更多地只能一个人忍受,不告诉任何人。


科研人员分析“遭遇暴力时采取不同做法的儿童的心理状况”,结果发现,遭遇暴力时选择不同求助对象的儿童在焦虑、抑郁、心理韧性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遭遇暴力时选择一个人承受的儿童在焦虑、抑郁上的得分最高,在心理韧性上的得分最低。


“也因此,作为儿童的监护人或老师,在儿童遭遇暴力侵害时要有能力及时给予儿童关注和支持,避免长时间的压抑给儿童带来严重的心理创伤。”刘正奎说。

 



10.1%儿童

没有免遭暴力的信息渠道



科研人员针对家长和老师访谈发现,对暴力的定义不够明确,多数家长和老师认为,对孩子、学生的惩罚均属于正常的教育手段,而并未上升到暴力层面,另外,儿童之间或成人对儿童的恐吓、家长的疏忽照顾、家庭暴力仍存在;针对社区管理者的访谈则发现,未发生过重大儿童保护事件,但多数社区工作人员认为儿童在家里遭受身体暴力和精神暴力的现象较为普遍。


在获得保护自己免遭暴力信息的相关渠道方面,有64.5%的儿童认为可通过老师或学校宣传获得,有51.0%的儿童认为可通过家长或社区宣传获得,有39.1%的儿童认为可通过各种报刊书籍获得,有33.2%的儿童认为可通过网络电视获得,不过,仍有10.0%的儿童认为没有相关渠道获得信息,另有3.8%的儿童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相关信息。


这表明,老师或学校宣传、家长或社区宣传是儿童获得保护自己免遭暴力的主要信息来源渠道。刘正奎说,也因此,家庭和学校非常有必要掌握正确的儿童自我保护信息并向儿童传授。


科研人员进一步分析发现,有151名儿童认为没有学习保护自己免遭暴力的信息渠道,这占受访儿童总数的10.1%


他们的具体特征为:男生87人,占男生总数的10.9%,女生64人,占女生总数的9.2%;非寄宿儿童134人,占非寄宿生总数的1.1%,寄宿儿童16人,占寄宿生总数的5.7%,非寄宿儿童占比高于寄宿儿童;“全留守儿童”即父母都在外打工的12人,占全留守儿童总数的10.0%,“单留守儿童”51人(母亲在外5人,父亲在外46人),占单留守儿童总数的12.0%,非留守儿童87人,占非留守儿童总数的9.3%,单留守儿童占比相对较高。


对儿童,“身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冷暴力”哪个最伤人?-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随迁子女眼里的春节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说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更需关注!”刘正奎说。


收录到这部蓝皮书里的,还有一个针对农村留守和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调研结果,结果发现,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焦虑、抑郁和孤独感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儿童;普通儿童的亲社会性、同伴友谊质量、自尊、心理弹性和自我效能感得分,均显著高于流动和留守儿童。


这份调查同样出自刘正奎研究团队。该团队于2013~2015年采用随机抽样法,对华北、华东、东北、华南、华中、西北、西南7个地区近两万名儿童(9~18)进行了问卷调查。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流动和留守儿童同普通儿童一样,有关社会性、自我和学业方面的指标与情绪性指标呈负相关关系;分析显示,亲社会倾向、友谊质量、自尊、心理弹性和自我效能感,能够显著预测个体的焦虑、抑郁和孤独感水平,其中自尊对于心理健康情绪性指标的预测力度最大。


刘正奎说,这提示人们可以通过提高个体的亲社会倾向、同伴友谊质量心理弹性、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尤其是提高个体自尊水平,来降低个体的焦虑抑郁和孤独感水平,从而提升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93405版)

编辑:徐司羿


对儿童,“身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冷暴力”哪个最伤人?-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托学堂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对儿童,“身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冷暴力”哪个最伤人?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