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父母对于孩子出现尿湿裤子或将大便解在裤裆里的现象非常生气,认为孩子不听话,故意捣蛋或贪玩不愿上厕所引起的,打骂孩子,企图让孩子结束这样的情况。
其实,这一“奇葩”的行为与宝宝自身生理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多细心的爸妈在教宝宝上厕所的过程中发现宝宝脱了裤子却不排泄,有时排便一半起身,没过两分钟马上又要便,甚至有的宝宝已经可以独立自主如厕,却还把大小便排在裤子里,并且还伴随着偷偷把玩便便的行为。当你发现孩子出现以上行为时,不要担心、不要嫌弃,因为你的宝宝只是进入了肛欲期!
什么是肛欲期呢?
肛欲期,又称肛门期。一般指孩子过了口欲期,约在孩子2—4岁时,突然感受到刺激肛门时带来的新奇感觉。在这时会因为发现自己可以产生粪便而兴奋,会通过粪便的保留和排出获得一定的快感。
肛欲期的孩子如何进行探索呢?
当孩子发现自己拥有控制大小便的能力后,他们会不断的感受到刺激肛门带来的新奇感觉,于是开始有意识的用憋尿,憋便便来探究自己肛门括约肌的力量,挑战自己憋便的时长,当憋到极限的时候就会顺其自然的解手在裤子里。而这一年龄段的幼儿会“理直气壮”的认为我的排泄物也属于我自己所有,他人不得侵犯。那么当热乎乎的排泄物释放在裤子里时,孩子的肌肤与之摩擦会产生温热、粘稠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也在该年龄段幼儿的探索范围之内,所以此时此刻孩子会极不情愿更换干净的裤子。
孩子处于肛欲期,家长怎么办?
接纳和尊重孩子肛欲期的表现
父母要懂得孩子肛欲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明白这是孩子性发展的一个阶段,才能够真正做到从内心接纳和尊重孩子的发展。
不可以将孩子尿湿裤子或者大便在裤子里作为家人的谈资,更不可以当着孩子的面议论。家庭成员对待孩子肛欲期表现的态度要一致,否则会给孩子带来焦虑,导致这个阶段的延长。
不要打断孩子憋尿或者憋大便
父母不要对正在憋便的孩子说:“你看你已经憋不住了,快去洗手间啊!”不可以将正在憋便的孩子直接抱进洗手间,或者强行按坐在马桶上,这样会破坏孩子正在进行的体验。
不要将孩子大便节律的改变当成便秘
当孩子大便节律改变时,父母不要轻易地将其作为便秘而对孩子强行使用开塞露和肥皂条塞肛门,这种恐惧和痛苦会与孩子的大便紧紧联系在一起,让孩子产生大便的恐惧感和痛苦感,由此,孩子会长时间这样抑制自己解便,最终导致真正的便秘。
父母不要因为孩子大便节律的改变,给孩子吃中药、吃大量的水果和蔬菜,这不仅不能够改变孩子肛欲期的发展进程,反而会让孩子感觉自己身体出现了“不健康的征象”,对自己身体产生负面意象,也对大便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
平静地应对孩子尿裤子
当孩子将大小便解在了裤子里,平静温和地告诉孩子:宝贝,这不是什么问题,妈妈给你换上干净的裤子。
父母不要说无用的废话,比如“宝贝,记住下次要去卫生间”,孩子已经知道要去卫生间大小便,但是他目前无法做到。
父母不可以内心无比焦躁,还装作平静,孩子会读透成人的心,知道父母内心不接纳他此时的状态。
很多父母在对待孩子大小便的问题上失去了接纳孩子的本能,他们期望孩子能够“正常大小便”,潜意识里攀比孩子的能力,如果孩子尿裤子,父母会觉得自己没有面子,然后便对孩子施加压力,这样的父母爱的不是孩子,是他们自己的面子。
不可以羞辱、耻笑、责骂和威胁孩子
成人不可以对孩子说:“都这么大了还尿裤子!”“怎么不知道去卫生间大便?!”“你怎么这么笨啊!”“其他小朋友怎么不像你尿裤子呢?”“你再尿裤子妈妈就不喜欢你了。”“下次记住不要尿裤子!”……打骂和羞辱并不能够改变孩子生命发展的本能,反而会让孩子产生自贬心理,影响孩子人格中自尊的建构。
不要打搅孩子对排泄物的研究
当孩子对自己的排泄物进行研究的时候,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不要将大小便到处涂抹。
如果仅是孩子的手上沾上了大小便,父母温和地告诉孩子,大小便中有细菌,如果不先洗干净手上的大小便,会使身体得病,协助孩子洗干净就可以了,不要以“肮脏”“羞”等概念来训斥孩子不讲卫生。
如果你做到了以上几点,那么你的孩子会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为自己的肛欲期探索画上圆满的句号。
其实不论是肛欲期还是其它敏感期,成人都需要做到尊重孩子。很多家长会以为自己是大人,可以帮助孩子做决定。这样子的想法会造成孩子强烈的逆反心理,导致孩子身心发育异常,而尊重孩子的必然条件是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熟悉孩子不同敏感期的行为表现,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顺利进行自主探索。
如关注幼教领域,善于教学、保育或管理,亦或是亲子养育等方面心得,愿与全国幼教人士及家长交流,投搞邮箱:zkyjssedu@126.com 也可加微信:13366396045 分享是一种美德!
长按下方图片关注幼教学堂0-6china
出现提示: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刊发、转载的文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