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父母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关系呢?父母给我们了生命,担负了我们几十年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但只有少数人和父母是真实地在相处。
跟父母不能好好说话简直是中国家庭的常态,甚至很多人跟父母无话可谈。
而有多少人结婚以后,发现跟伴侣也越来越说不到一块儿?
为什么我们和越亲近的人越没有共同语言?
从无数表面看来各有不同,本质却一样的故事中反思,其实从无话不谈到无话可说,中间的桥梁,不是不爱,而是争执。
如何避免争执?
其实生活中90%的语言交流都是鸡毛蒜皮儿的小事儿与情绪化的发泄,无关灵魂深处的拷问和影响人类前途的探讨。
对于这些随便说说的话,完全不必上升到三观与对错。
他随便说说,你随便听听,是亲密关系中最伟大的交流和最深刻的爱护。
你要明白,不是他变了或是你变了,而是关系越亲近,越容易在对方面前暴露槽点。
我们愿意跟一个人保持亲密的关系,不仅仅因为他是我们的什么人,更因为在他面前,我们感觉舒服和放松。在亲密的人面前都不能随便说说傻话、蠢话、气话,人活着跟蜡像有什么区别?
如果亲密关系的一方或者双方,喜欢抓住对方语言中的槽点,争论、质疑、指导、批评,两人之间的共同语言就会越来越少。
在外面字斟句酌已经够累了,回家还要继续烧脑,沉默是最好的选择。
有一段话说得特别好:亲密关系最重要的不是外貌,不是面包,甚至不是忠诚与否,而是分享。如果不分享,两人在同一屋檐下也会像陌生人一样。相爱的人不能好好说话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不明白大多数的语言是为了分享,而不是讨论和讨教。
不要动不动在亲密关系中谈三观。只有对方愿意向你打开自己,你才能对他产生影响,别等他的城门关了,你才哭天抢地去捶门。
我一个亲戚家的孩子,已经两年没主动跟父亲说话了。他说:“我把他当老爸,他把我当孙子,一言不和就把我训得跟孙子一样。”他爸则说:“你瞧他一天到晚都在想啥,我就看不惯。”
你看不惯,他就会离开你、疏远你,而不是变成你希望他成为的那个人。
不懂爱的人,总是太喜欢争对错、谈观点,而不是用心去感受亲密关系中最可贵的东西——分享。
无论母子一场,还是夫妻一世,所谓亲密,就是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愿意感知你的喜怒哀乐。因为我相信洗个热水澡、睡个甜美觉之后,你对这个世界的愤怒和失望都会消失无踪。
你言语中所有的怂与恶,只是暂时的冲动,而不是长久的三观。感谢你的信任,让我看到这份脆弱,看到像傻瓜一样的你。
亲密,不是永远在对方面前表现最好的一面,而是不惮于表现最坏的那一面。
如关注幼教领域,善于教学、保育或管理,亦或是亲子养育等方面心得,愿与全国幼教人士及家长交流,投搞邮箱:zkyjssedu@126.com 也可加微信:13366396045 分享是一种美德!
长按下方图片关注幼教学堂0-6china
出现提示: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刊发、转载的文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