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幼儿测量的三种典型水平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测量是幼儿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的重要途径。幼儿测量能力的是从非标准测量逐渐向标准测量过渡的,但我们并不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测量能力的发展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就无法做到“因材施教”,也就不可能有效引导幼儿进行测量活动。因此,大家一同探寻幼儿测量能力发展的不同水平特点。 
  
一、直接比较阶段 
  
直接比较,即将两个物体进行比较,直接得出物体的大小、长短、重量。长短和大小可以直接“目测”得到,如教师为幼儿准备2-3对大小不同的同种物品,如玩具、积木、盒子、图书、水果等,然后请幼儿将这些物品分别放到对应的大小两个托盘里。 
  
重量则需使用有效的手段或工具才能达到目的,如用手同时或先后拿起两个物体进行感知、比较等,或者使用天平。(全景数学.中班上学期.活动8.我来称一称/活动16.比较轻重) 
  
2岁儿童能对大小不同物体做出正确反应,能按成人的语言指示选择大的或小的物体。3~4岁的儿童能正确区分物体的大小和长短,可用相应的简单词汇表示。(全景数学.小班上学期.活动28.好朋友/活动29.比长短);4~5岁对不同大小物体能依次作出区分和排列,如通过直接比较,幼儿能对三组高度不一样的积木塔进行排队。(全景数学.中班上学期.活动6搭建塔);5~6岁幼儿能从一组物体中找出相同大小的物体,能认识物体的粗细、厚薄、高矮、宽窄、轻重等,并能用相应词汇表示。 
  
二、非标准测量 
  
非标准测量在我国通常称为自然测量,即使用一些非标准化的自然物(如棍子、手掌、笔、杯子、积木等)作为计量单位进行测量。如为比较纸条的长短,教师为幼儿准备了长短不一的吸管、笔、彩绳、尺等材料,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可以直接对两条纸条进行比较,也可以借助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粗略的比较,从而得出结果,而不要求幼儿用精确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4岁是形成非标准单位能力的关键年龄。4岁半开始,是儿童可以使用非标准单位进行测量的转折点。4岁半后,儿童可以用多个非标准单位迭加起来来表征物体的长度,从而比较两个物体的长短。如教师引导幼儿用脚掌依次量出门与黑板的长度,并对门和黑板进行比较。(全景数学.大班上学期.活动20.用我的脚测量) 
  
三、标准测量 
  
标准测量是指运用通用的标准化的测量单位(如米、升、公斤等)作为计量单位进行测量。4~6岁儿童处于从使用非标准单位测量向使用标准工具测量发展的过渡期时期或完全把标准工具当作非标准测量工具来使用。如幼儿大班时期,东电微校小编建议教师更多地向幼儿渗透标准测量的要领,帮助幼儿认识并理解标准测量。(全景数学.大班上学期.活动24.国王的脚有多大/活动28.国王的脚和我的脚);同时,教师也会帮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标准测量工具,如为幼儿提供测量长短的米尺、卷尺、皮尺、木匠尺等。(全景数学.大班上学期.活动31.各种各样的尺子) 


长按下方图片关注幼教学堂0-6china

出现提示: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

幼儿测量的三种典型水平-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托学堂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幼儿测量的三种典型水平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