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雨季已至,成都的野生蘑菇开始蓬勃生长,就连小编家里的花盆都悄悄冒出了一朵蘑菇。然而有毒蘑菇较难辨别,市民朋友误食野生毒蘑菇、引起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不,上周六成都3位“菇勇者”捡了8斤野菌,用识图软件判断后……吃进了急诊。
传说吃菌子要“三熟”:
??对菌子种类要熟!
??菌子一定要煮熟!
??去医院的路要熟!
在野外,无毒的蘑菇往往与有毒的蘑菇混生,外观相似,极易误采误食。目前对有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且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小编建议,为切实保障大家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请不要随意采食和买卖野生蘑菇!珍爱生命,远离毒蘑菇!
蘑菇中毒临床表现多样,导致的健康危害结果也大不相同,常见的有:胃肠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肾损害型、类光过敏型。
主要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道炎症反应。一般潜伏期较短,多为0.5~6小时,病人有剧烈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以上腹部疼痛为主,体温不高。经过适当处理可迅速恢复,一般病程2~3天,很少死亡。
潜伏期约为1~6小时,临床症状除有轻度的胃肠反应外,主要有明显的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流涎、流泪、大量出汗、瞳孔缩小、脉缓等。少数病情严重者可有精神兴奋或抑制、精神错乱、谵妄、幻觉、呼吸抑制等表现。
误食牛肝菌、橘黄裸伞菌等毒蘑菇,除胃肠类症外,多有幻觉(小人国幻视症,满视野可见小人在空中飞翔、舞蹈)、谵妄等症状,部分病例有迫害妄想,类似精神分裂症。
潜伏期多为6~12小时,红细胞大量破坏,引起急性溶血。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发病3~4天后出现溶血性黄疸、肝脾肿大,少数病人出现血红蛋白尿。病程一般2~6天,病死率低。
此型中毒最严重,可损害人体的肝、肾、心脏和神经系统,其中对肝脏损害最大,可导致中毒性肝炎。
病程中存在“假愈期”,指胃肠炎症状缓解后,病人精神状态较好,无明显症状,给人病愈的感觉。其实此时毒素正通过血液进入肝脏等内脏器官并造成损害,大约经过1天左右,病情突然恶化,进入内脏损害期。“假愈期”常会让人忽视病情的严重性,导致错过最佳救治时机。该型是造成我国蘑菇中毒死亡的最主要类型。
误食后可出现类似日光性皮炎的症状。在身体暴露部位出现明显的肿胀、疼痛,特别是嘴唇肿胀外翻。另外还有指尖疼痛,指甲根部出血等。
牢记“三不”:
到郊外时,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至今我们还没有找到快速可靠的毒蘑菇鉴别方法,不要轻易采摘不认识的蘑菇。
请勿在路边摊贩随便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购买。
家庭要慎食野生蘑菇,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消费安全。
食用野生蘑菇后,如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幻视幻听等疑似食物中毒反应时,应立即停止食用野生蘑菇,尽快催吐并赶往医院接受救治。最好保留并携带食用剩余的野生蘑菇样品,便于专业人员对蘑菇进行鉴定,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微信制作丨王竞
文案审核丨张鸿鹄、魏瑛
文案总监丨马兰
品味艺术 趣享童年
微信号 :guangqiyoueryuan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成都市温江区光祈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