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求同存异
基于证据凸显专业
——区化学学科学历案优质课
展评成功落幕
10月15日,温江区初中化学学科学历案优质课展评活动在涌泉学校举行。参赛教师是从前期学历案设计大赛成绩优异的选手中遴选出来的,专家评委由市、区教研员、研培中心行政、区名师组成。课例展示选取《水的净化》课题,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
一、课前研讨陈述
参赛备课组分别聚焦具体问题展开前期研究:
光华实验中学袁霞《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任务设计与实施的有效性研究》;寿安学校盛叶《“三学一练”之“解疑互学”课堂操作实践研究》;温中实验学校陈彦如《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情景任务设计与实施有效性研究》。
二、课例展示
三位教师学历案编写格式规范,要素齐全,围绕主题和学科核心素养结合学情教情编写了三篇各具特色的精品学历案,为课堂的精彩呈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袁霞老师以温江区自来水厂在哪里引入,创设真实情境,从情境中引出化学知识;再模拟自来水厂净化河水,围绕情景线,串联知识线,在实验探究中、在明确具体的任务驱动下“先合学后群学”,从知识到能力,学生初步学会了过滤操作。
盛叶老师从问学生“饮料”能喝吗引入,再提问怎样才能让它能喝展开教学,课堂小组分工明确、合作充分、评价科学及时、学生实验充分,在过滤装置拼装中达成学习目标。课堂学生情绪高、调动好、参与度高、思维有深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效果很好。
陈彦如老师以“温江”历史引入,河水杂质分析,自来水厂流程播放,探究过滤操作,分析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整节课环节清晰,教学流畅,“讲一点、练一点、评一点”教学评一致性执行到位,对学历案使用有效,学生知识过手做的很好。
课例展示环节,参赛备课组依据课堂观察量表,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课堂,为课后研讨收集证据。
三、课后研讨陈述
课例展示的3所学校的教研组庚即进行课后研讨,基于观察量表所收集到的证据,作出推论,提出反思及改进建议。
滑动查看更多
四、专家点评
成都市初中化学教研员唐海鹰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专业的点评:
1、
聚焦“学为中心”,整合教研组力量,以基于证据的课堂观察审视课堂教学,对教师专业成长意义非凡。三位老师展示了三堂非常优异的学历案为载体的高效课堂,尽管同课异构,但各有不同的设计,不同的亮点。
2、
学历案的编制体现“学生立场”,从课标到目标,从资源建议到教学过程,从真实情景到自学、合学、群学都是体现学生主体、学生建构,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力。
3、
课堂“教学评”一致性体现充分,课堂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学习效果的评价有机融合,一致性体现较好,目标达成可见、可测。
唐老师也给我们全区化学教师抛出三个问题供大家思考:
1、
知识不能简单告知,化学知识的产生是这样开始的、怎样展开的、怎样结束的,我们的教学又该怎样处理?
2、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思维的活动,我们的课堂怎样预设适合学生的高阶认知?
3、
情景的创设的的真实性、科学性、合理性怎样把握?
|
|
|
|
|
|
活动最后推出1名优胜者代表本学科参加区级优质课展评。
撰稿:周亮
审稿:李中华、刘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