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期间
心理如何防护?
专家给了这些建议
一起来看看~
01
合理关注敏感信息
避免信息过载带来的心理负担
尽量控制自己每天接收有关信息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尤其睡前不宜过多关注,保证入睡心情平和。
02
全面关注信息
正向思维看待事情
过于关注一类信息,可能会使注意范围缩小,思考方式狭窄,敏锐感降低,失去思考的独立性与判断力,尝试以更广阔的角度了解问题的影响,问题会带来短暂的影响,但长远而言事情最终能改善及成为过去。
保持对前景的盼望,即使在危急时期,也不要忽略在我们身边的美好事物,保持积极的心态。
03
生活作息规律化
给自己列一个令自己感到愉悦而有收获的居家学习与生活清单,并有计划地执行它。尽可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要有适当的休息,尽量保持生活的稳定性。
在充分休息的同时,也要避免昼夜颠倒、睡懒觉、沉迷电视或网络的行为,尤其要管理好自己的手机使用时间,保持合理有序的作息节奏。
04
保持与家人、朋友、同学的联系
积极交流倾诉
交流是有效的释放情绪的方式。如果你感觉不能自我调节时,建议多与家人谈心交流,也可以通过便捷的电话和网络与朋友聊天倾诉。
05
试着去做平时想做而没有时间做的事
让自己动些脑筋、花些心思享受到休闲的乐趣。
趁着这阵有空,而正好也有时间,不妨做一些自己平时想做而没有时间做的事,比如阅读、下棋、烹饪、手工、学习新技能等等。在主动休闲中,我们会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愉悦,会产生专注忘我的心流体验,不仅可以减少疫情带来的焦虑、无聊,还能够提升生活质量,增进与家人的亲情交流。
06
每天运动
运动不仅有助于增进人的身体机能,还可以帮助减少精神紧张,增加愉悦心理。
居家生活仍然也可以有多种运动方式,如跳绳、做操、瑜伽等。还可以与家人一起来创造性地“开发”一项新的家庭室内运动项目。
专家简介
孙泽萍,中小学高级教师,北师大教育硕士,温江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心理教研员,成都市青春健康教育师资,成都市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种子教师,国家二级职业心理咨询师,国家中级沙盘游戏师。从事中学心理教育与咨询工作20余年,赛课多次获得省、市、区级一等奖,多篇论文获得国家级、省市各级奖励。
信息多一点
部分图源网络
放学别走!先点个「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