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各种危机潜伏,时有发生,幼儿园也概莫能外。危机直接给幼儿园的人财物损失,也给园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威胁和危害。因此,搞好幼儿园危机管理,使危机得以化解并获得重生,成为幼儿园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那么,幼儿园的管理者在面对幼儿园突如其来的危机时,怎样才可以做到妥善处理呢?以下为大家分享一个案例,希望可以作为园长们处理危机时的借鉴。
一、案例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家长接送孩子不能入园,只能在园门口与老师交接幼儿。由于晨间家长送孩子时间不同,教师需要不断地往返接送孩子。小班李老师在一次带着三四名孩子回班途中,一个小朋友在迈台阶时不慎摔倒,嘴角内侧被牙硌破一个口子,血顿时流了下来。李老师马上给这位小朋友的家长打电话。家长来园在李老师的陪同下,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孩子的嘴角内侧缝合了三针。两天后,家长气愤地来到园长办公室,言辞激烈地指责园里对其孩子受伤一事毫不重视,并提出要幼儿园为孩子今后可能发生的整容承担费用,并写出书面承诺。家长称,孩子从小到大从来没受过伤,但刚上幼儿园半年就受伤了,而且是伤在面部,这两天孩子因缝针导致嘴肿,没有办法很好进食。
看着孩子受罪,家里人都心痛,但幼儿园却没有人去探望孩子,实在太令人气愤。同时家长说,自己带孩子又去了一趟医院换药、复查。当家长问到有无后遗症时,医生说,孩子成人后,面部肌肉有可能会发生些许萎缩,造成两侧脸颊不对称。家长以此为依据,要求幼儿园给予赔偿。
见家长情绪激动,园长首先平复家长的心情,告诉家长,孩子受伤了,从老师到园里都很关心。对于他提出的问题和要求,需要在进一步了解情况后,在最快的时间内给予答复。
送走家长后,通过管理者了解得知,事发当天,两名保健医生因晨间在园门口对入园孩子进行手足口筛查,而没有按照惯例,由一名保健医生随行去医院。保健医生认为有家长和老师一起陪同孩子去医院,人手已经够了。而李老师因工作忙,同时又由于事发当天傍晚,家长来园取孩子书包时就将事先买好的、准备晚上到家中看望孩子时带的食品、营养品等直接让家长带回家中,没有按照要求和班内的其他老师一起去家中探望孩子,仅仅是每天通过电话询问、了解孩子的情况。
二、案例分析
对于孩子受伤这件事,家长本来就很心疼,再看着孩子受伤后生活的种种不适,以及听到医生的那句“今后可能留下……”更加剧了家长愤怒、焦虑心情。由于保健医生当天没有陪同孩子去医院,因而也就无法在治疗过程中将相关的医疗诊治等问题,当着家长面向医生进行详细咨询;也没有告知家长,幼儿园会派人陪同孩子去换药等相关事项;而班级教师也没有按照要求,带着慰问品去家中探望孩子,宽慰家长焦虑的心情,认为将慰问品送给家长这项工作就完成了。以上两点使家长感觉没有得到幼儿园应有的重视,为后面的家长工作留下了隐患。
三、后续处理
在接待家长来园的当天,园方马上安排保健医生和老师到家长家中探望孩子。一周后,当家长再次来园要事故处理结果时,园方给家长平心静气地进行分析:几天过去,孩子嘴角肿胀已慢慢褪去,说明伤口在吸收、愈合,这是伤口恢复的一个必然过程;对于医生所说的可能,因为现在并没有成为现实,所以目前也不可能支付未发生的费用;即使有赔偿问题,也必须在有三甲医院诊断结果的基础之上,而不能仅凭医生的口述;建议在随后的日子里,家长、老师共同观察孩子伤情发展。
由于此时孩子嘴角的肿胀已消下,另外,医生说的可能性也不一定会出现,再加上老师和保健医又到家中进行了探望,家长的情绪才慢慢平复下来。
四、解决思路
当今网络时代,任何一个个体、组织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被一个突如其来的危机冲垮,而前程尽毁。这就要求,管理者在进行日常管理的同时,要树立危机防范意识,建立危机应对机制,防患于未然,力求将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到最低限度。
以上案例,希望能给你带来一定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