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这就长大啦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0ODEwNDk5OA==&mid=2658463144&idx=1&sn=ff151223f8e1aebfdc05112729704c6f
孩子做得挺开心,大人再一夸他,他还美滋滋的。大人看了也打心眼里高兴,真是无穷的天伦之乐。带一两岁的孩子,那就是一个享受!
但“好景不长”。
当孩子长到一岁半或两岁的时侯,情况发生了变化,孩子有了自己的主意,而且随着年龄地增长,“主意”渐渐多了起来。遇事要自作主张,不大听大人的话了。有时,大人要他往东,他偏朝西,“让他打狗,他偏要打鸡”,好像故意跟大人“对着干”。
你给他玩这个玩具,他会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似地说“不要”、“不要”,递到他手,他就扔掉,偏要玩另外一个玩具;你要喂他吃饭,他偏要自己吃,弄得身上地上一塌糊涂;可有时你要他自己吃饭,他却非要你喂他吃不可;地上没有水的路他不走,他偏走“歪门邪道”,哪里有水走哪儿,把鞋都踩湿了,眼睛还得意地边看着妈妈……
你说,这小东西,气人不气人!
“这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这是妈妈们常常发出的感慨。
孩子小时侯,吃饭得要大人一口一口地喂,拉完屎要大人给擦屁股,提留裤子。那个时侯,大人只是觉得“累身”,“心”并不觉得太“累”。
到这个时侯,是既“累身”,又“累心”。每天不仅把大人折腾得晕头晕脑、筋疲力尽,还时不时地惹你生气。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竟是反常现象,还是正常现象呢?
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孩子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不同的年龄阶段必然会有不同的心理特征。一岁半到两岁的时侯出现的上述现象,就是这个年龄阶段突出的年龄心理特征。
孩子从出生到成熟这十几年期间,要经历两次“断乳”:第一次是“断乳”是在一岁半左右,开始吃饭,从此不再以母乳为营养,可以称作“生理的断乳”;第二次是在十四、五岁左右,他们觉得自己的身高跟父母差不多了,长大了,要摆脱大人是束缚,独立自主,可以称作“心理的断乳”,由此便逐步走向独立和成熟。
孩子到一岁半的时侯,彻底“断乳”,他们开始自己进食;学会了走路,想到哪里去或做什么,能够独立自主了。这就意味着,孩子要逐步摆脱对母亲的依恋和依赖。由于活动能力的增强、活动空间的扩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主能力也在逐步增强,从完全依赖和依恋父母,变为在对父母的依赖、依恋和摆脱、独立之间摇摆不定,并且逐渐完全摆脱对母亲的依恋、依赖,向独立自主靠拢。
再加上孩子好奇心强,兴趣广泛,喜欢探究,爱好尝试,好表现自己,希望引起大人的注意等等心理特征,他们常常故意做一些大人反对或不大赞成的事。
大人要是懂得孩子的年龄心理特征,只要没有危险就不干预,他做一会儿,觉得没有什么意思,也就有可能自动地放弃不做了;要是大人进行干预或强行制止,他就有可能非做不可。
此时,孩子往往以直接反抗或对抗的形式,来表达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生的第一反抗期”。
由于孩子的个性不同,有的孩子反抗性激烈一些,有的则缓和一些。但在这个年龄阶段,都要有这种表现,这是孩子迈出的摆脱母亲的第一步,是成长发育过程中必然现象。
所以说,这种现象是正常的。
孩子的这种表现,不仅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必然现象,对孩子的成长发展也是有好处的:它有利于发展孩子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和自信心。家长应当正确认识,正确对待,不能一遇到这种情况就“发火”,甚至动手打孩子。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就训斥、打骂,不仅会伤害孩子的心灵,也会有意无意地阻碍孩子的身心正常发育。
孩子跟家长“对着干”,做家长不乐意、不高兴的事,有时侯是为了表现自己的能力,有时是为了摆脱大人的束缚,有时侯是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也有时侯是为了把家长也“拉进”自己的活动之中,让家长也参与他的活动。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惊慌失措,生气发火,粗暴地训斥,不仅不会发挥预期的作用,获得预期的效果,很有可能会促使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更加感到新奇有趣,越发激起他们再试一试的好奇心。
比如,小孩子学会说话的时侯,听到别人说脏话、骂人,他们也就跟着学,说脏话,骂人。其实,他们并不知道脏话、骂人的话的真正含义,只是模仿别人,学着玩而已。如果家长听到了就发火、生气,他们看到家长那发火、生气的样子很好玩,就很可能还要继续说脏话、骂人的话。
如果家长采取淡然、平静的态度,加以耐心地教育和引导,孩子觉得没有什么意思了,也就渐渐地不说脏话和骂人的话了。
孩子到了“人生的第一反抗期”的时侯,家长要有个心理准备,免得来个措手不及。
遇到孩子跟大人“对着干”的情况,要平静、冷静,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要大发雷霆,最好是采取示范、讲道理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耐心地循循善诱,因势利导。
孩子想做的事,若是合情合理的话,家长要亲自帮助孩子做,具体地指导他们做,也参与其中。这不仅可以提高孩子做事的能力,进一步密切亲情关系,也会在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中,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感谢您关注儿童健康与保健公众号“这就长大了”,查看往期文章请在后台回复“目录”。
目录如下:
您的孩子是什么气质的?回复“气质”看看吧;
玩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回复“玩耍”查看相关内容;
您知道如何维护宝宝的情绪发展吗?回复“情绪"查看;
您知道孩子在呀呀学语之前就可以和您沟通了吗?回复“儿语”查看;
任性的孩子其实更需要您的呵护,回复“任性”查看;
宝宝的感觉培养是很重要的,回复“感觉”查看;
回复“健康”查看宝宝成长中遇到的小问题;
如果您还对宝宝成长中的任何问题感兴趣,也欢迎您及时告诉我们,我们会及时根据您提出的问题进行答复。往期文章中还有大量惊喜等着你的发现。(戳一戳屏幕右上角的三个小点点,点击查看公众号,然后再点击查看历史消息)愿您的宝宝健康成长,快乐每一天!
非常感谢各位关注微信公众号“这就长大了”(ID:zjzdl1234)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湖北省幼教机构联合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