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导高良玉:倾情打造幼教版“感动中国”
文/清水
2017年4月21日,备受瞩目的“第三届亚洲幼教峰会”2017“寻找最美幼教人”大型公益活动的颁奖仪式,在东湖之滨的湖北知音传媒集团隆重举行。
当天上午,伴随着“最美幼教人”的生动视频画面回放,在激昂的音乐声中,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妇联、湖北知音传媒集团及湖北省内各地区负责基础教育的领导、各行业协会负责人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为当选的10位“最美幼教人”和50位“优秀幼教人”颁发了奖杯和证书。
颁奖典礼上,当选人之一的邓方荣,眼含热泪地说:“今天,这场颁奖典礼太震撼人心了,当我亲眼看到自己出现在LED大屏上时,我感到热血澎拜,心情激动万分,尤其是颁奖时,当舞台上的聚光灯照在我身上,伴随着铿锵的音乐声、台下的鼓掌声、欢呼声和耀眼的闪光灯,我全身细胞都沸腾了!这场面实在让人终身难忘,不得不现场洒泪……”
邓方荣泪洒“最美幼教人”颁奖舞台
除了印象深刻的颁奖,现场的灯光、舞美、音响、解说词和颁奖词,也无不击中观众心灵,让人对导演这场高规格、高标准、高水平的颁奖典礼的导演团队肃然起敬!人们不禁纷纷打听,这场扮靓舞台上一个个鲜活“最美幼教人”的导演究竟是谁?他为何能导演出这场震撼人心的恢弘历史画卷?现场观众又为何将这场颁奖典礼称为幼教版的“感动中国”呢?
支持公益,执导“最美幼教人”颁奖盛典
高良玉今年38岁,湖北省武汉市人,原湖北视经电视台《经视故事会》栏目知名导演。
高良玉从小靠右脑记忆,看书方式别出一格。通常,一般人看书是逐字逐句,反复咀嚼,而他却是把文章当成图片化处理。离奇的是,他看书只记文章有几个段落,每个段落是什么内容,然后以画面的形式记忆下来,再结合人物的性格、矛盾冲突,在大脑里记下情节。所以,他是把书当剧本看,一个“剧本”看完,他也就在脑海里演绎完了一个完整的剧情。
高良玉原来喜欢历史,因为历史有个时间的线轴,他学历史的时候,就同时在脑海里导演了一个历史的片子,按时间的线轴,在脑海里形成电影画面,进行记忆。
凭着职业习惯和与生俱来的导演天性,高良玉在湖北经视电视台一干就是7年。2013年,新媒体和网络崛起后,高良玉经过权衡,毅然辞职,组建了自己的影视制作团队,并开始承接企业宣传片、大型庆典活动和广告片制作。
2015年,高良玉拍摄制作了大连万达广场十周年庆典宣传片、方太厨具《418厨友惠》等5部系列微电影。当年,他导演的励志微电影《包子之王》荣登央视6套《爱拍电影》,由此,该栏目制片人看中了他的导演才华,委托他执导制作了《后妈的嫌疑》《屌丝奇遇记》等三部微电影,并在央视电影频道播出。
和长达90分钟,甚至数小时的电影大片相比,微电影也能表现出一段或惊心动魄、或悬疑诡异、或感人至深的故事。
高良玉导演的三部微电影,时长不到30分钟,有的是青春励志剧,有的是幽默轻喜剧,有的是家庭伦理剧,但每部微电影都充满正能量,叫好又卖座。如他导演的微电影《后妈的嫌疑》,尤其引起巨大反响。
这部微电影讲的是,一个独身老爸要娶后妈,小辈们为阻止老爸再婚,各自绞尽脑汁,上演了一场场啼笑皆非的闹剧。这个时长25分钟的短片一经播出,便在网上引起高点击率。由此,声名大噪的他,引起了湖北知音传媒集团领导的注意。
2017年4月,湖北知音展览公司承办了“第三届亚洲幼教峰会暨2017中国(武汉)国际幼教博览会”。这届“幼教峰会”由湖北知音传媒集团和湖北省幼教机构联合会联合主办。其中,“2017寻找最美幼教人”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格外引人关注。
该活动自2月13日启动,通过筛选,评选出10位“最美幼教人”和50位“优秀幼教人”。为了将颁奖典礼办得热烈而隆重,组委会决定聘请业内电影导演级团队,跟拍“最美幼教人”专题片,并在当天举行盛大的颁奖典礼,其要求须是幼教版的“感动中国”,拍摄要达到央视水平!
由于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多家影视公司无法达到承接条件,就在这时,组委会负责人想到了导演高良玉。
高良玉一听颁奖典礼要达到央视水平,而且是大型公益活动,费用有限,他的第一反应就是,从一名导演的职业操守讲,承接这场公益活动理应不计成本。事后,经过了解,他彻底被10位“最美幼教人”的拼搏精神所感动,于是对组委会表示:“你们能做这件有利于社会的公益事情,我就不能用金钱去衡量其劳动价值。”此刻,他心里只想着一条,那就是把事情做好、做出一场高水准的颁奖典礼,让大家满意。
深入挖掘,镜头下绽放“最美幼教人”光彩
2017“寻找最美幼教人”获奖代表均为拥有仁爱之心、高尚道德情操和无私奉献精神,并在行业内取得卓越成就的幼教工作者。这次当选的10位“最美幼教人”个个故事精彩,事迹感人至深,他们中有沉醉幼教生命轻,唯有家国情怀重的抗癌老人;也有三起三落,道不尽人生苦悲,勇攀高峰的巾帼女杰;还有不当演员做幼师的政协常委;更有农家女变身巾帼女杰、下岗女工成为省人大代表和 “黑校长”成为名校长等个性鲜明、故事精彩的人物……
接下任务,高良玉反复观看了历届央视晚会、颁奖和捐赠活动,并总结认为:第一,作为导演,一定要跟10位“最美幼教人”接触,亲身去了解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产生共鸣。因为这10位“最美幼教人”就说明有10个亮点、10 个不同的风格和10个不同的创作模式。他信心满满地说:“我要根据这些‘最美幼教人’的自身特点,量身打造属于他们的VCR。”后来,他了解了他们的事迹和人生闪光点,然后驱车到他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听他们亲口讲一些亲身经历,从中再发现亮点。
高良玉着手拍摄“最美幼教人”时,已是2017年4月初,而且要在半个月内拍摄好10个性鲜活的人物,对于他来说的确是一场挑战。别的不说,仅制作团队加摄像,这场庆典活动起码要20多个人,每个人有严格分工,专人专岗,仅三个追光灯就三个岗,灯控一个岗,但灯控多了去。他回忆说:“因为时间紧,我决定一天拍摄两个人,一个人拍摄4小时,采访两小时,我在采访的过程中,摄像组已经出去拍我需要的其他元素,我采访完后,会整理一个提纲,然后再根据提纲,找我想要的东西补拍。外景主要在幼儿园内,当我跟他们沟通完,差不多就要拍外景了,我会告诉他们如何如何做,比如金艳萍看书的镜头,张春汉写画的镜头,我会根据采访内容来安排他们,他们就会根据我要的镜头,给我一些内容。”
“张春汉的采访,挖掘出来的就是他为孩子们做了什么?他创业初期,没钱买宣纸,但为了教孩子学画,他到酒吧‘跑场子’,把赚来的钱,拿去买宣纸,贴钱给孩子画画。作为最美幼教人,他们美在哪里,我得把他们挖掘出来,把他们做出的牺牲和付出的汗水和努力,通过艺术形式表现出来。”
高良玉接触的第一个“最美幼教人”叫王红华。王红华是东方格林国际幼教集团董事长。她16岁与幼教结缘,37岁首创私立幼儿园。为了替政府分忧,实现一生追求的幼教人梦想,她辗转汉川、武汉,几经沉浮,由一所简陋的幼儿园,发展为一个规模宏大的幼教集团。王红华给他直观的感觉,就是一个精神矍铄的老人。但高良玉万万没想到,她是在身患癌症的绝境中,拼杀创造出一个个不可思议的奇迹。高良玉决定把她的闪光点定为与病魔作斗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所以,他在拍摄过程中都是围绕这个主题进行。
王红华:沉醉幼教生命轻,唯有家国情怀重
不仅是王红华,高良玉接触他们后,发现所有“最美幼教人”的故事都非常明显和突出。就像陈瑛。她原是乡村教师,因为关心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她卖掉家产,举债前往武汉,创办办了“黑校”——春苗小学,坚持办校不收借读费、不提价。20多年过去,她办的“黑校”成为武汉市最大的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并受到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和时任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接见……
陈瑛从小学办到初中,再做幼教,这个经验和经历都非常成熟,但她没说。为了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她吃尽苦头。高良玉去她学校拍摄时,才发现学校很平民化,但因为朴实,非常有感染力。这就是一个闪光点,高良玉就把她的故事制作了出来。
高良玉拍摄邓方荣时,初进她创办的幼儿园,第一印象就是园内的装修,感到非常非常舒服和震撼,当时就有种想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去的冲动。
这所幼儿园非同寻常,邓方荣创造性地设立了圣巴巴拉小镇,幼儿可以在这个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学会合作、理财……培养财商。小朋友没有财务来源,但是家长给他们的零花钱也需要管理,让小孩从小就有理财意识。高良玉觉得这种教育方式比较超前。回到邓方荣的人物性格来说,她是把幼教当做事业来研究,她在幼教事业上是很上心的,这一点就是她的闪光点。再加上她创业三起三落,不折不挠,坚韧不拔,可歌可泣,其人生故事完全可以编首歌了……
其实,每个最美幼教人,高良玉都印象深刻,他说:“如果问我,哪所园的孩子最特别,我想,应该是张春花。她培养孩子珠心算的能力,最直观震撼了我,珠心算具备的能力,大人算不赢他们。”高良玉说:“我本身就有做导演的天赋,就是在片子还没出来时,在我的脑海里已经预演了一遍情景。那么珠心算可能就有这样的能力,它不仅是预演,数字一出来,就已经把信息处理好了,就算出来了得数。我觉得这是一种能力,也是她开发孩子智商的一个亮点!”
让人大开眼界的珠心算
与他们相比,最美幼教人马克荣,则显得鹤立鸡群。马克荣有很多光环。当时她到深圳举目无亲,创办第一所幼儿园时,她每天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发招生广告,创业的艰难,让人无法想象,吃的苦,一天一夜道不完。但她只想把她的成功经验分享给大家,比如,她创造的5S教育、艺术特色教育等……
考虑到她是最后一个出场,而且是整个庆典的压轴环节,当时,高良玉准备拍VCR时,发现她的经历太丰富了,VCR反而不够表现出她的波澜壮阔人生。所以他想,艺术形式要变化一下。高良玉挖空心思,最终别出心裁地采取了一个标新立异的表现方式——沙画,作为结尾之作,从而将颁奖典礼推上高潮!
央视标准,颁奖盛典媲美“感动中国”
沙画创作,利用的是电影蒙太奇手法和无声语言,通过鲜活画面,展现人物的丰富世界。为了创作好马克荣的沙画“VCR”,他根据马克荣的故事,进行了艺术再创作。
马克荣是1997年到深圳,深圳当时还在建设中,所以,高良玉开篇设计了一个挖土机、吊车,用画面无声叙说正在建设和发展中的深圳;马克荣创业时,为了招生,是骑着自行车走街串户,所以,他设计了一个年女孩骑着自行车;她下决心要在深圳创办第一所民办幼儿园,然后开始建设,建了幼儿园之后,向政府部门申请办证时,他们指出,幼儿园的硬件设施有哪些不足,哪些要添加,她就想着添置一些硬件设施:跷跷板、滑梯……可光加一个硬件设施的幼儿园,怎么体现她的远见呢?所以又增加了芭蕾舞、音乐、小提琴……这所艺术幼儿园就体现出来了。
但是,仅有这些还不够,还需要一个标识、品牌!于是,高良玉画了一个品牌标识,叫晶晶。所以,她这个时候的人物,是从一个思考状变成一个笑脸。当晶晶遍及全国的各所幼儿园建成后,还需要一些新的元素,比如说 5S管理,也在沙画中体现出来;接下来,当这5S元素加进去后,儿童就会得到成长,这些孩子在晶晶国际幼儿园得到很好的教育环境,茁壮成长,从幼儿园一直到小学、到大学毕业,到自己有孩子了,自己的孩子也需要晶晶。这个连锁就表示了她建园的市场。
中间一个篇章,就是她取得的成绩,比如在美国,在华中地区,一些园所分布和一些数据,这些数据都要体现出来。其中,一个在她幼儿园上学的女生,成长之后,又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晶晶幼儿园,当她送到幼儿园的时候,晶晶的创始人,就有一个蜡烛在不停燃烧自己,而且,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中年妇女,她创业的艰辛历程,这么多年的坚持,全部在这个沙画里淋漓精致地表现了出来,其主题就是,我们要办最好的幼儿园,要把最好的教育送给孩子!
这就是围绕马克荣的主题而创作的沙画。
沙画:用电影的蒙太奇手法和无声语言展现人物的丰富世界
其实,每个幼教人出场的形式都不一样,张春汉出场是拿着一幅画出来的;张春花是用她的幼儿园特色节目——“珠心算”出场的;金艳萍因为在外地,高良玉就用VCR把她引出场,把她的故事告诉大家。但是每个“最美幼教人”出场,高良玉都会穿插一些节目,让整个庆典节奏感更加跳跃,让观众觉得不会视觉疲劳,审美疲劳,于是就穿插了一些表演节目。最后一个大合唱,《最美的你》,他把所有幼教人的精彩镜头剪成了MV,用一个温馨、感人、圆满的氛围,为颁奖典礼画上了圆满句号!
然而,VCR拍摄完成了,不等于整个工作完结。高良玉还要面临更大的挑战,就是掌控整场庆典活动的场面调度、人员走位、舞美、灯光、音响每一秒的配合等等,哪一个环节出现纰漏,庆典就会大打折扣。
从VCR的拍摄,包括舞美,灯光的设置和控制,包括VJ、现场排练,高良玉对他们的要求都非常严格,甚至为了灯光,还现场闹矛盾。
因为灯光师在布灯过程中,可能在方案上和高良玉有分歧。高良玉回忆当时的情景说:“我要求灯在上面,上面的聚光效果比较好。如果灯再多点,效果更加震撼,光一集中,舞台下的人的注意力就会集中,这是靠光效带动现场观众的情绪。一旦追光不给上去,打趴灯光的话,后面又是一个比较大的LED屏,它的照度大于台上人的面部照度,显得背景很亮,人物面部欠光,整个舞台从观众席看,会出现剪影效果。所以我一定要用追光补光,这是一个专业问题。我要求4台追光灯,但他们只给我3台,他们先布在底下成为脚光,但脚光只能勾出空间效果,‘最美幼教人’不能聚光,我要求‘最美幼教人’上台后,所有顶部电脑灯光都聚光在那里,放底下就没有聚光功能。如果灯光打在上面,灯光师的劳动强度会大些,工作流程会更细致。但我们吵归吵,一定要达到我所期望的效果。”
高良玉导演工作现场一瞥
比如说,穿插节目“又见梨花开”,是5台光聚给台上表演的每张桌子处,只有桌子那个区域是亮的,演员人物是亮的,表演写字的也是亮的,其他的都是暗的;两个追光给小朋友,小朋友的脸部是亮的,灯光跟着她走,所以这个空间感,就可以根据追光把它打出来,舞台就会显得很立体。
趴灯,用于舞台环境照明,上台人物面部光;电脑灯、地灯,是为了保护舞台的空间都照出来。演员、灯光、流程、VJ后面的舞台、舞美,四大环节配合好,就是非常成功的一个庆典。
不过,尽管不如意,但是整体感觉还是非常流畅。彩排时,10个“最美幼教人”的参与度、积极性都很高,也很配合,尤其是音未文化的老总非常配合。那几个节目,高良玉事先审过,节目也看过,包括舞台、座位、背景,双方都事先沟通好了,才跟他们说20日彩排。彩排时,节目设计了一个纺车,为这个节目,他们还专门购买了一个道具。因为他们的表演里面涉及到了纺车的情景:一个小姑娘不是拿了一个梨花的树枝吗?他们设计的是,小姑娘走到那个纺车里面,边摇边唱。当时台上有5张桌子,有一张桌子摆在台中央,4张桌子摆两边。但高良玉现场看到舞台的饱和程度已经够了,纺车加上去就画蛇添足,便要求不再加上去,他们也没因为浪费了一个道具,而坚持己见。
拿掉了纺车,舞台更显得张弛有度了
这样,高良玉的制作团队正因为他们的投入和奉献,他才觉得,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场庆典责无旁贷地做好,不能让大家失望。而为了导演好这场万众瞩目的庆典活动,他几乎全情投入,包括牺牲了家庭利益。
高良玉最忙碌的时候,因为经常赶往外地拍摄,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孩子没醒他就走了,等他回来,孩子又睡了,几乎看不到他人。而让他最感动的是,妻子为了支持他,居然放弃了高薪工作,专职在家带小孩。这样,高良玉虽然解除了后顾之忧,但是他感觉身上的责任更大了。因为他觉得,如果再做不好这场庆典,一边是对不住信任他的知音集团,一边是愧对妻子。所以,他将全部精力豁出去了。
不过,好在庆典开始后,当天出席的嘉宾节奏,领导节奏,司仪的节奏,主持人的节奏,灯光的节奏,所有节奏一气呵成!
有付出就会有收获。
2017年4月21日,高良玉呕心沥血导演的这场万众瞩目的 “第三届亚洲幼教峰会”2017“寻找最美幼教人”大型公益活动——10位“最美幼教人”和50位“优秀幼教人”的颁奖典礼,终于一鸣惊人,震惊东湖之滨,不少当选的“最美幼教人”和“优秀幼教人”,当场泪洒舞台,而出席颁奖典礼的领导和嘉宾,也流下了动情的泪水……
4月21日,颁奖典礼一结束,主持人陈彦山就说,“以前,跟我们合作的节目,完事后,大多是领导一句:你们辛苦了。可这次不一样,湖北知音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宋以超,亲自过来,给颁奖典礼竖了一个大拇指,说,这个颁奖典礼,是央视的水平! ”
是的,高良玉殚尽竭虑,用努力和汗水,导演的这场“最美幼教人”的颁奖盛典,不仅扮靓了舞台上一个个鲜活的“最美幼教人”,通过这场完美的导演,他也奉上一个中国幼教类节目的巅峰之作,他在完成自己的人生跨越时,也写下一段世人传颂的佳话!
高良玉导演工作现场一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