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
只要有学生的地方,必定会分出所谓的好与差。不想贴标签,成长中有太多的不确定,单就成绩上的好学生和差学生,真正的差距不在学习时间长短、智商高低,而在于孩子是否专注于某件事,在于有没有养成学霸必备的10个习惯。
因为专注而简单,因为习惯而坚持,这不只是学习,做任何事都有此理。
专注:是造成差异的重要原因
老师们带过班级,都能从中得到体会。
一个实验班和一个借读班上课时,注意两个班的学生的群体性差异:实验班学生上课,大部分人都很专注。
虽然他们专注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同,如有的喜欢思考、看书、动手做;有的喜欢和人讨论,在争论碰撞中得到启悟,不管怎样,他们都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另外一个班,上课前五分钟是认真、安静的,五分钟后就状况百出了,有的聊天,有的玩游戏,有的走神,还有的打瞌睡……
经教师反复提醒,大部分学生能注意听讲5分钟,5分钟后又出现状况。
这种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似乎是个顽疾,无论教师怎样管教,很大一部分同学就是改不了。
长期观察发现,能否定心专注于一件事,是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重要原因。成绩优秀的学生,大多能专注于某一件事。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能更快捷地了解他们在家的表现。
成绩优异者,在家里做事都目标明确,有条不紊,都有固定时间完成作业,而且在做作业时,往往能一坐几个小时,不受外界干扰,直至完成;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则无论是家长盯、请家教,都不能让他们认真、安静地做事情。
所以,做任何事情,专注都是成功的基础,不专注都是败事之主因。再进一步与家长深入交流,探讨上述现象的成因,不难发现,专注习惯大部分是平时养成的,如教师的多次激励,自我亮点受到肯定后逐渐固化为一种优良习惯;再如家长的最初严管,他律逐渐转化为自律;还有,平时爱读书迁移为专注学习等。
习惯:孩子成长的关键品格
导致孩子不能专注学习的触发点尽管多样,但有一点都是普遍的,那就是,孩子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家长、教师的教育没有及时跟上。
孩子好比小树,什么时候浇水、施肥、剪枝,都是有很强的时效性的,过期再补,作用就微乎其微了。
家长们一定要注意,陪伴孩子成长的父母,是孩子的首席教育者,身教重于言教,如果父母做事虎头蛇尾、言而无信,就不要指望孩子能养成专注的好习惯了。父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平时就要培养孩子把一件事从头做到尾的习惯,不同的孩子可用不同的方式,有的适合激励、有的适合严格要求,不管什么方式,都要长期坚持、持续下去才有力量。
教育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形成一种氛围,创造一种环境和条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强制学生由他律逐渐走向自律,是可以培养出专注的好习惯的。
另外,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研究表明,成年人大约只能持续40分钟,未成年人持续时间相对更短,世界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提出,随着新闻媒体发展,信息爆炸大大增加了人们“分心”的机会。生活中,有不少人想集中精力却没有办法。这种情况在孩子,特别是男孩中比较常见。所以,培养孩子的专注习惯特别重要。古语云,“动若脱兔,静若处子”,是说一个人动起来生动,静下来安心,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人最可贵就是思想,而思想的寓所就是安静的内心,安静的内心,外部呈现的形式就是专注的好习惯。没有专注,一事无成;有了专注,想象和创造才会跟来。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尖子生绝不是一天就能炼成的,差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尖子生们都有的好习惯有这十个:
1.以学为先。在他们心目中,学习是正事,理应先于娱乐,一心向学,气定神闲,心无旁骛,全力以赴,忘我备战。
2.随处学习,善用零碎时间。每天在晨跑中、吃饭时、课间、课前、休息前等零碎时间里,记忆词语,背诵公式,破解疑难,调整情绪。无论怎样各具特色,有一点他们是一致的:保证学习时间,学会见缝插针、利用好空余时间,经过日积月累,效果可观。
3.讲究条理。将重要的学习用品和资料用书立或指向装好,分类存放,避免用时东翻西找。他们每天有天计划,每周有周计划,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做事,不一曝十寒。
4.学会阅读。学会速读和精读,提高单位阅读量。学会读一本书或者一个单元的目录、图解和插图,提前了解内容,获取更有效的信息。
当积极的阅读者,不断提问,直到弄懂字里行间的全部信息为止,特别要弄懂知识的起点和终点,梳理好知识要点。
5.合理安排。该做啥时就做啥,在合理的时候做合理的事情,不背道而驰。比如抓课堂效率,当堂听、当堂记、当堂理解,不理解的话,课下或者当天,找时间主动找老师请教,做到堂堂上课堂堂清。
比如利用好时间,勉励自己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做到日日清。比如能够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动静相宜。
比如坚持紧跟老师步伐复习,不误入歧途。比如坚持勤睁眼常开口,对课本上的东西多看,对未懂的内容能多问。
6.善做笔记。尖子生往往一边听课,一边记重点,不是事无巨细全盘记录,特别善于记下老师补充的东西,课本上没有的东西,特别是思维方法,更是认真记录。
能及时整理笔记,对老师强调的重要知识点,格外注意,特别注意让知识系统化,积极思考能解决什么问题。
7.作业规范。认真审题,冷静应答,把每次作业当作考试,作业工整,步骤齐全,术语规范,表述严谨。
规范不仅训练仔细、认真,更能养成用心习惯从而激发学习潜能。
8.勤于思考。这一条是重中之重,应贯穿于听课、做作业、复习等各个阶段。比如,做完一道题后,要对答案,这里应有一个反思的过程,要弄清这道题考的是什么,用了哪些方法,为什么用这样的方法,怎样才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9.学习互助。与同学开心地相处,遇事不斤斤计较,宽容豁达;珍视同学间的友谊,在学习中互相支持和帮助,经常一起讨论学习中的问题,使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并相互交流心得。
有了这种和谐的同学关系,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
10.自我调整,不回避问题。遇到问题能通过老师或者同学或者自我反思进行自我调节,摒弃外界和自身的压力,自觉地放下思想包袱,化压力为动力,不管是课业繁重,还是轻松顺利,都保持一颗平常心。
其实,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尖子生,这其中的秘诀就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一件很强大的事情,日积月累的坚持就能把习惯转化成一种坚实力量,不仅对孩子学习有帮助,对人的一生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版权说明: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