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从拿走孩子的压岁钱那一刻起,家长们就从来没有想过,将来要把压岁钱还给孩子,“代为保管”,不过是他们给孩子一个美好的说法和给自己一个美好的说辞而已!
——作者 桌子
01.
大人盼插田,小孩盼过年。其中,小孩过年期间最期盼、最高兴的事情,当属收到长辈给的压岁钱!
然而,如果一个小孩从小到大,最期盼的压岁钱都交给父母保管,说到了18岁,一分不动地全部还给他,可是等到他真满了18岁,期待万分地向父母提出要压岁钱时,大多父母却不肯给他钱,还用道德的枷锁去绑架他,指责他是一个不懂感恩、斤斤计较的白眼狼……
此时,孩子会作何想?
每年累积起来的最大期待,却换来最后的失落,孩子心中的难受有谁会明白?
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我身边。表弟和父母闹翻了,起因就是压岁钱。
表弟让他们保管的压岁钱有1万多元,可当他找父母要的时候,父母却支支吾吾不肯给他。当时,家里正准备买台车,刚好这个钱派上用场了……
于是,表弟找他们又哭又闹,父母刚开始会讲道理,可是道理说不通,最后变成了道德绑架,指责他是一个只会算计和不孝顺的人。
可是,小孩不会懂得那么多的大道理,这样只会导致他越来越不信任自己的父母,激发他的叛逆心理,让他和父母的关系越闹越僵。
这就是中国式父母管理压岁钱的常态。他们往往是打太极的高手,你向他们要压岁钱,他们就和你说将来,到了将来,你跟他们要压岁钱,他们就和你讲道理,你和他们讲道理,他们和你说道德……
他们热衷于维持表面的和谐,从拿走孩子压岁钱那一刻起,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将来要还给孩子,“代为保管”不过是他们给孩子一个美好的说法而已。
中国式父母的家庭,缺少真正的民主,父母的钱和孩子的钱混合到一起,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反正我百年过后所有资产都是你的,你急什么?你找我要钱就是不信任我,就是不孝。你现在这样对父母,以后就更加指望不上你了!
反正说来说去,压岁钱就是不会给你,你再找我要,就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这样的道德大棒压下来,任谁都不会吃这一套。其实,你也该反思反思,为什么你和孩子的亲情越来越淡薄?为什么孩子越来越不喜欢听你的那些大道理呢?
因为孩子不屑于这样的说辞,也不服气!
02.
很多人认为,压岁钱只是大人之间人情往来的一个工具,对方给你孩子压岁钱,你也要给他们的孩子压岁钱,这样一来一去,压岁钱只是一个噱头,还是自己口袋里面的钱,所以压岁钱,归根结底应该是父母的。
可是法律并不这样认为:2013年春节,武汉一个叫皮皮的孩子,就为了父母没收他的压岁钱而维权,最后法律判定压岁钱是属于皮皮的。最后皮皮和父母达成协议,压岁钱大部分存入银行,皮皮没满18岁前,谁也不能动,父母可以代管一部分,但是要支付利息……
无独有偶,我们身边也发生过一件真实事情。一位奶奶给孩子包了一个十几万元的大红包做压岁钱,母亲把孩子的红包占有了。后来母亲离婚,把这十几万元也卷走了。后来,孩子把母亲告上了法庭,法庭判定母亲归还孩子红包,并且支付利息。法庭认为,红包是一种赠与行为,它就是属于孩子的,父母都没有权利侵占!
03.
那么,孩子的压岁钱到底该如何管理呢?
孩子若没有理财能力,把压岁钱全部给孩子肯定不行,但是父母全部占用了也不行。我们建议,有条件的家庭,要帮孩子把大部分钱存起来,将来专款专用,父母行使监督权,孩子行使使用权。没有条件的家庭,一定要和孩子说明原因,让他能够理解:对方父母给多少钱,你也要给他们孩子多少,这个过程让孩子参与进来,然后再给孩子包一个小的红包。有条件存起来的家庭,一定要用孩子的名义把大部分钱存到银行或者用来理财,告诉他们这钱将来就是他们的,留下小部分给孩子花销。比如孩子想买一个玩具或者做什么事情,但是他的零花钱用完了,你就可以和他商量,动用他的压岁钱。
在这里强调一下,为什么说孩子很喜欢的东西可以用他的压岁钱买呢,这得说一说“延迟满足”的概念。
先说一个小故事:在教室里面,几十个4岁小孩的面前放着一块果汁软糖。老师告诉他们,我要离开一段时间,你们可以吃这块软糖,但是,如果你们愿意等到我回来再吃,那么你将会再得到一块软糖。面对糖果的诱惑,很多孩子马上就吃了那块软糖,但还是有少数孩子坚持等到老师回来,获得额外一块软糖的奖励。
十几年后,选择等待的孩子,他们无论是耐心、自制力还是什么方面,都比不能等待的孩子要优异很多。
这就是心理学家米切尔著名的“成长跟踪实验”!
孩子看到想吃的、想玩的,如果不能即刻满足,那么他就会大哭大闹,我们记得一定要延迟去满足他们,锻炼他们的自制力……
所以,孩子想要的玩具或者想做的事情,我们用他的压岁钱去延迟满足,这对他的成长帮助非常大。
04.
小时候,我也会收到很多压岁钱,那时家里穷,而我母亲很明智,她直接告诉我:这就是一个你给他、他给你的游戏,走个过场而已……
我拿到压岁钱,母亲会另外再给我一个小的红包,其他的我知道不属于自己,也不会去要了。这边姑妈给我一个红包,我拿给母亲,母亲拿着换一个红包外壳,直接就给表妹了。
从小到大,我都可以理解父母的行为,也能感受到他们生活的艰辛,所以也不会去想要找他们要压岁钱。
而中国式父母不会去说破,他们希望孩子长大后自己明白,为什么他们不说破?因为他们两个好处都想占,首先想要孩子体会到长辈们的关爱和祝福,让孩子最大可能感受过年的喜悦,再次,他们又不想自己的利益有实际损失,想要维持一个面子上的和谐,于是他们想出了“代为保管”的噱头。
可是,他们忘了孩子在一天天地长大,总有一天会看破父母这种“欺骗”手段,会对现实感到失望,对父母感到不信任。
在一个健康关系的家庭里,他们对待孩子的观念是:首先他是一个独立的人,再次他是我的孩子。而中国式父母往往不这样认为,他们的观念是:首先他是我的孩子,至于孩子到底是不是独立的人,说实话他们压根没想过。
如果从小到大,父母都是把孩子当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来对待,那么,他们一定会把压岁钱的支配权留给孩子,而如果遇到了中国式父母,那就只能呵呵了!
中国式父母,在乎的是表面上一家人和和美美的场景,至于本质上是怎样,孩子心里会不会有一个心结,他们真的没有那么在乎,他们总会寄希望于孩子以后肯定会懂。对他们来说,孩子就是一个任由他们摆布的物件,没有独立思想和人格,他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这样的家庭成长出来的孩子,往往是叛逆、没有担当、缺乏耐心和毅力。
曾经看过一部美国电影,有一对夫妻没有忍住脾气,在孩子的面前爆发了争吵,这一举动吓坏了在场的孩子。晚上,母亲和父亲分别进去孩子的房间,给孩子道歉,还语重心长地对孩子说了很多话,尽力抚平孩子心里的疙瘩。他们完全把孩子当做和自己身份平等一样的大人对待,那一个场景,我印象深刻。
这要是放在中国式父母身上,估计是万万不可能发生的,要给自己的孩子道歉,那简直是对自己的奇耻大辱!
所以,中国式父母“代为保管”孩子压岁钱的套路,对孩子的伤害什么时候终止,要看他们什么时候开始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对待!
来源:《世界华人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