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米凯拉·厄尔默,一个来自美国的11岁小女孩,她已创立了自己的公司,日前签下了价值1100万美元的商业订单……美国的55家商店,都与她签订了生产柠檬水的协议。
据了解,这位“儿童总裁”的公司年销售额达千万美元!
按下米凯拉人生“开挂”按钮的,是两只蜜蜂。
在米凯拉5岁的时候,她一周内被蜜蜂蜇到两次,但是她的父母并没有警告她不许再靠近蜜蜂,而是鼓励她好好研究一下蜜蜂,让她去寻找蜜蜂爱蜇人的原因,由此开启了她对蜜蜂的兴趣。
在她研究的过程中,她了解到原来全球正面临蜜蜂急剧减少,严重威胁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科学家预测,如果蜜蜂继续减少,有一天彻底灭绝,人类只能再活4年。虽然可能很多人觉得这个太扯了,但是蜜蜂的确是人类重要粮食作物的主要传粉者,仅美国蜜蜂传粉的农作物,产值就高达150亿美元,更不要说蜂蜜产品了。
米凯拉为此很想做一些事来改变蜜蜂面临的困境,但保护蜜蜂的钱从哪里来?
米凯拉灵机一动,想到曾祖母做给她喝的独特味道的柠檬水,她想,如果能够以柠檬水为产品批量生产,那赚到的钱是不是能用于保护蜜蜂?
她的想法得到了父母的支持。父母不但和她一起做海报,还在社区和她一起摆摊,卖自己制作的柠檬水。
米凯拉还和爸爸一起参加了美国广播公司的Shark Tank创业真人秀,她的蜜蜂柠檬水获得嘉宾6万美元的资助,而这也是一次有影响力的电视广告——更多的人知道了蜜蜂柠檬水和小女孩想要保护蜜蜂的梦想。
很快,她的订单从美国各个州纷至沓来,让她成了名副其实的“儿童总裁”,她甚至成立了专门研究如何避免蜂蜜危机的研究工作室。
很难想象,一个11岁的孩子可以做那么多事。而我们中国的孩子,11岁在干什么呢?看看下面的图就明白了。
大家不禁要问: 同样是孩子,为什么中国的孩子与在美国长大的米凯拉这么截然不同? 我们的孩子究竟因为什么和美国的孩子有了这大的差距?
或许是文化的差异,导致教育方式的不同,不过,我们应该要认识到的是,相比如今许多家庭对孩子的过分宠溺,导致我们的孩子没有足够自理的能力。
从米凯拉的事例中我们发现,国外的家庭教育确实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鼓励孩子去探索。试想,如果是中国孩子被蜜蜂叮了,我们的父母会怎么做? 我们的父母可能会警告孩子,别再去有蜜蜂的地方玩耍,要离蜜蜂远远的。而米凯拉即使被蜜蜂叮了两次,父母也没有怒斥她,反倒让她去研究、探索蜜蜂的生活习性。
当孩子有些失误或受到挫折的时候,也许我们应该像米凯拉的父母那样,不会因为一点小小的受伤,就遏制孩子鼓励探索新事物的热情;相反,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大胆地去研究探索事物的真相,从而激发孩子的各种兴趣。也许在现在,父母过度保护成了一种习惯:孩子吃饭想自己用勺子,父母可能会因为害怕戳到他,而拒绝给他,让他失去了学习用餐具的机会;孩子喜欢走马路牙子,父母会因为危险而呵斥他,让他失去锻炼平衡能力的时机。或许我们的父母更多看到的是“孩子太柔弱”、或者“太淘气”,而没有关注到孩子探索时的兴奋,以及不断花样翻新的、操控身边事物的动作技能。
其实,探索的欲望是孩子获得成长的原动力,也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没有对蜜蜂的好奇,米凯拉就不知道全世界的蜜蜂面临着极具减少的危险,她也不会有以卖柠檬水这种方式拯救蜜蜂的行动。父母支持孩子的梦想,让她在研究蜜蜂的过程中有了要保护蜜蜂的梦想。而父母对她的梦想予以了巨大支持,和她一起做海报、摆摊,甚至参加真人秀。
米凯拉的父母用实际行动,保护和成全了米凯拉的梦想。
作为父母,我们应从米凯拉父母对待孩子拯救蜜蜂这件事上反省一下:你有没有重视孩子内心世界里“原生态”的梦想,还是你把自己的梦想加给了孩子,抑制孩子纯真的类似要拯救蜜蜂这等“非分之想”。
孩子的梦想可能很小,也可能不切实际,但如果你不让他试试怎么知道呢?如果米凯拉的父母对”拯救蜜蜂“这事嗤之以鼻,认为不靠谱,米凯拉又怎么可能成为那个闻名美国的儿童总裁?
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能力,比学业更重要。她课后制作柠檬水、制作海报、卖柠檬水……作为学龄期的孩子,米凯拉必定要牺牲自己的学业时间来做这些事,或许在学业为重的中国,我们根本就不会给米凯拉这样的机会。
是的,中国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他们更重视学业,认为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业开端是重要的任务,而像米凯拉这样的美国家庭,则将培养孩子独立性和自主能力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
我们不得不说,米凯拉在卖柠檬水、拯救蜜蜂这件事中,她得到的独立性和自主能力绝对是书本上学不到的。
当然,中国几十年来的独生子女政策,导致父母对孩子投入了过多的关注与爱护,而这种关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性都有所欠缺。比如,我们经常在中小学校的校门口看到家长就会接孩子的书包,甚至还喂孩子喝水。
西方家庭教育偏于理性、注重个体的独立性和自我发展。流传很久的一段对话就反映了这种差异:在西方国家,如果有小孩问他爸爸:“我们很有钱吗?”不少爸爸会回答:“我有钱,你没有。”所以西方孩子从小就会自己努力。而在我国,如果小孩问爸爸:“我们很有钱吗?”如果爸爸有钱,一般会回答:“我们家有很多钱,将来这些都是你的,明白吗?”
作者:小亲姐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