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期广州市第二幼儿园《父母课堂》从家教案例入手,帮助家长进一步读懂孩子,了解如何引导孩子学会与他人交往,从而提高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水平,为孩子适应社会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镜头一:蒸蒸在幼儿园里每次都只玩自己带的玩具,对于别人的玩具只是静静地看,从不交换玩;当别的小朋友想与她交换玩具时,她会直接拒绝。老师问她为什么,她说:我不想玩他们的,也不想让他们玩我的!
镜头二:日常中的蒸蒸也是各种“挑刺儿”:“老师,我不想让航航挨着我!”“老师,辰辰总是摸我的玩具,都把我的玩具弄脏了!”老师把蒸蒸在园的事情与姥姥沟通,姥姥说:“蒸蒸的爸爸妈妈工作都特别忙,孩子一直由我帮忙带。我格外用心,吃的穿的都给她最好的。这孩子特别挑剔,水果必须吃甜的,穿的衣服必须有香味的,在家里什么事都要按她的要求做,稍不顺心就闹脾气。我们家什么玩具都有,这孩子就喜欢一个人在家和她那些娃娃玩儿……
1.帮助孩子扩大交往圈
姥姥需要多带蒸蒸走出家门,到小区广场、公园等小朋友多的地方玩儿,扩大交往圈。同时,鼓励蒸蒸邀请班里的小朋友到家里做客,并亲自招待小客人,将自己的食物、玩具分享给客人,和他们共同游戏。在分享、玩耍中建立亲密的关系,从而唤起蒸蒸对交友的期待。
2.教孩子与人交往的方法
家长需教给孩子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比如,要多使用礼貌用语,出门主动问好,分别时说“再见”,需要帮忙时用“请”,做错事时主动说“对不起”等。家长要特别提醒孩子,在说礼貌用语时,语气很重要,尤其不能用命令的语气。根据教师的观察,蒸蒸与同伴相处时总爱用命令的语气,这样是她缺少好朋友的原因之一。
3.引导孩子换位思考
家长多引导孩子尝试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时,家长要结合生活实际,告诉孩子日常要多观察、体会对方需要什么样的帮助。比如,妈妈帮姥姥提重物,是考虑到姥姥年纪大提重物很吃力;姥姥先进门转身帮妈妈扶门,是为了方便身后提着重物的妈妈。孩子会慢慢体会到,只有主动理解、帮助他人,才能得到大家的喜爱,交到更多的朋友。
育儿小妙招
与同伴交往需要一定的换位思考能力,除了以上的方法外,家长可以借用《真正的好朋友》《青蛙的好天气》《一起玩吧》《打招呼》》等绘本,在亲子阅读中引导孩子尝试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真正的好朋友》
《青蛙的好天气》
《一起玩吧》
《打招 呼》
与人交往是发展孩子社会性的重要途径,良好的交往能力还与孩子的学习能力、言语发展、社会行为互相影响。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提供一个爱和自由成长环境,给孩子充足的安全感,让孩子有勇气和信心去与其它同伴交往。此外,还可以有意识地拓宽孩子的接触面,鼓励孩子建立自己的“伙伴圈”,享受交往的乐趣,从而更阳光、快乐地成长!
关注我们
撰稿 | 陈运娟
编辑 | 钟倩瑜
审稿 | 李玉珍
审核 | 林玫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