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案例:
《跟电视依赖说“再见”》
广州市第二幼儿园父母课堂
现在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但孩子依赖电子产品的问题却让不少家长越来越头疼。
孩子长时间看电子产品不仅会眼睛疲劳,不利于视力发育,还会因为久坐不动而导致下肢静脉受到压迫,血液回流不畅,不利于下肢及骨骼发育。一旦对电子产品产生了依赖,孩子还可能因为沉迷电子产品无法自拔。针对孩子依赖电子产品的问题,本期的父母课堂《跟电视依赖说“再见”》将给父母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让孩子摆脱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市/二/幼/父/母/课/堂
3岁多的宸宸特别喜欢看电视,每天睡醒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遥控器试图将电视打开。动画片开始播放后,他会坐在小板凳上全神贯注地观看。久而久之,宸宸对电视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在看电视时,大人跟他说话,他只会摇头晃脑,若强行把电视关上,他会大吵大闹,甚至摔玩具。
市/二/幼/父/母/课/堂
1. 电视节目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孩子最钟爱看动画片,动画内容色彩鲜艳,画面感和童趣感十足,非常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以及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新鲜感。而且,动画片的时长较短,孩子刚看到剧情的焦点就已经戛然而止,只能通过继续看下一集了解剧情,所以,电视节目的题材多方面都会对孩子造成影响,让孩子无法脱离电视。
2. 自控能力较弱。孩子口里说只看一集,结果每次都看几个小时,怎么叫也不动弹,不回应,甚至一边吃饭一边看。这不仅仅是电视节目比较吸引人,与孩子自控能力较弱有着密切关系,被诱惑所干扰,不能自我调整和保持足够的理智。
市/二/幼/父/母/课/堂
父母可以就孩子看电视时间进行合理规划和安排,与孩子一起制订计划,规定看电视时间和时长。观看过程中,父母陪同孩子观看,一起讨论人物和情节,充分调动孩子的思考和表达的积极性,从而降低对电子产品的依赖。
这里的“没有电”不是指停电,而是表示一家人暂时远离电子产品,父母陪孩子进行一些亲子活动。比如在家里一起读绘本、一起做美食、分工做家务等;在户外,还可以陪孩子跳绳、踢足球、到户外去发现大自然的景色……亲子活动不仅可以转移孩子对电子产品的注意力,还可以拉近亲子间的距离。
无论是制定计划,还是通过其他活动代替电子产品,在改变之初,孩子难免会有较大的对立情绪,此时父母可以先认可孩子的情绪,“我知道你现在很伤心……”“我知道你现在有些生气……”,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情绪得到认可,才会合理释放负面情绪。
当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后,父母才能更好地进行同理心互动。在互动中可以进行亲子间的角色互换——父母模仿孩子看电视的模样和状态,孩子扮演大人来发现问题,提出改正的方法。这样做可以让孩子在换位思考中进行自我教育。坚持互动,久而久之父母和孩子就会形成独有的温暖的交流方式。
教育学者尹建莉曾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中提到:“要防止孩子养成一些坏习惯,是要父母自己在生活细节中用心,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从开始就不让孩子被坏习惯缠住。”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父母的行动比言语更有说服力,与其等孩子长大后去纠正他的坏习惯,不如和孩子一起,从现在开始养成好习惯。
市/二/幼/父/母/课/堂
供稿 | 陈启君
编辑 | 钟倩瑜
审稿 | 李玉珍
审核 | 林玫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