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社交能力意味着他们在与人交往中能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关系,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很多家长因为孩子不愿意跟人打招呼而苦恼,是孩子不懂礼貌吗?我们应该怎么引导呢?
就让我们一起探讨家庭教育路上遇到的育儿困惑吧。
明明今年3岁多了,以前是小区里出了名的“小甜嘴”,只要大人提醒,他就会甜甜地打招呼问好。邻居们都喜欢得不得了,每次跟别人打招呼后。明明都很开心,我们也很自豪。可是最近一段时间,明明变得不爱叫人了,我们不断地提醒他,他也不开口,有时还会做个鬼脸,不喜欢跟别人亲近。以前的“小甜嘴”怎么不见了?为什么会突然变了样呢?
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总是特别在意他人的眼光。希望孩子成为别人眼中优秀、懂礼貌的人,于是会提醒孩子跟人打招呼,相信很多父母都做过。孩子不愿意打招呼,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礼貌,可能是性格内向、紧张焦虑或自我意识发展等原因所致。所以,我们要理性对待孩子的性格,尊重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孩子吗?一起来看看他们内心的想法吧:当我见到陌生人,我会……
小孩A:我会害羞
小孩B:我不认识他(她),我不知道要说什么
小孩C:有好多大人在,我有点害怕
小孩D:妈妈之前说不能跟陌生人说话
在孩子的眼里,我们的好朋友或同事,都是他们所认为的陌生人,他们感到害羞、紧张是很正常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他们不知道这个陌生人对自己友好还是敌对,不愿意轻易打招呼,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所以,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强求孩子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适当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克服内心的担忧,创建他们与陌生人交流的机会,让他们逐渐熟悉和接触不同的人群,增加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父母要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当孩子不愿意或是羞于打招呼时,我们把命令式的语言转换成直接示范,以言行展现出良好的社交礼仪,如果我们自己不愿意与人交流,不打招呼,孩子很可能会模仿我们的行为。所以,我们要以身作则,给孩子一个好的示范。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鼓励他们会变得更好,不要吝啬我们的表扬,用正面积极的情绪应对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同时,要学会规避孩子的逆反心理,越是想让孩子去做的事情越不能着急,要以正面的方式强化孩子的行为。例如:可以从身边的左邻右舍开始,让孩子逐渐习惯跟人打招呼,通过奖励和赞扬来增强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在家设置情境游戏为孩子提供一些练习的机会,通过角色置换,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如果你遇到一个认识又不跟你打招呼的人,你是开心还是不开心?)让孩子亲身感受,从思考中检视自己的行为,以体验的方式促进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外界的社交场合。
“孩子就像航行中的船只,家长是舵手,老师是撑船人。”家庭和幼儿园双方都在孩子成长路上承担着不同的角色,这只小船能行多远,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彼此合作,相互信任,达成教育共识,共同给予孩子成长的力量和远行的动力。让我们携手并进,助推这艘小船行得更远,顺利到达理想的彼岸!
撰稿 | 李怡然
编辑 | 钟倩瑜
审稿 | 李玉珍
审核 | 林玫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