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明
● ●
万物皆显,春和景明
——二十四节气之清明
清明,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和精神寄托的传统节日,它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用节气命名的节日。
清
明
由
来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为了逼隐居绵山的介子推出山接受封赏,不得不命人放火烧山,不料却将介子推母子烧死,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放火烧山这天定为寒食节,禁忌烟火,只吃冷食,寒食节在清明前一两日,随着历史发展,寒食节和清明逐渐合二为一,变成了现在的清明节。
清
明
古
诗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唐代诗人韩翃在《寒食》一诗为我们描绘了唐代长安城的寒食春景——寒食春深,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东风拂面、御苑杨柳依依;夜色降临,宫里走马传烛,袅袅轻烟散入王侯之家。
清
明
美
食
清明时节要吃青色的食物,和“清明”之青 。青团就是清明节的一道传统小吃,用艾草汁拌进糯米粉里,在包上豆沙、莲蓉等,不甜不腻,带着悠长的清香。青团是怎么做成的呢,让我们跟大四班的小朋友来试一试吧。
清
明
习
俗
踏 春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
清明时节,气温适宜,春暖花开,桃红柳绿,正是人们外出郊游踏青、亲近自然的好时节。孩子们在户外踢球、放风筝、荡秋千、赏花。
插 柳
插柳是清明节的传统习俗,流行于全国各地,尤以南方为多。清明时节,人们会在家门口插一些柳枝,寓意着长命百岁,留住好运和福气,也有勉励人们珍惜光阴之意。大四班的节气教育走入生活,他们今天也在课室门口插上柳枝,寓意健康好运。
缅 怀 先 人
清明听风雨,
最忆是故人。
清明节也是重要的祭祀节日,每到这天,我们缅怀先人、哀悼亡者,也致敬烈士、感恩英雄。不过,当前疫情形势还很严峻,我们清明节外出祭扫,一定要戴好口罩,保持安全距离,做好自我防护哦!另外大家还要注意防火,文明祭扫。
小
实
验
清明的到来预示着冰雪消融,春回大地,万物欣欣向荣。这时阳光明媚,空气中水量增大,雨后的天空容易看见彩虹。小朋友们可以自己动手制作美丽的彩虹哦!
小
手
工
清明时节,春暖花开,桃红柳绿,是一个充满春天气息的节日,让我们和大四班的小朋友一起动手来制作一个美丽的作品吧!
人间最美四月天,挥去春寒尽清明。让我们缅怀过去、珍惜当下、憧憬未来。
视频来源:中国气象局网站 大四班小朋友
图片来源:百度、学习强国、大四班小朋友
供 稿: 张 静
编 辑: 姚益龙
审 稿: 黄瑜莲
广州市第二幼儿园
田园 乐园 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