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寒
2022.01.05
霜风落叶小寒天——二十四节气之小寒
(音频来源:小三班张旷林小朋友)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于每年公历1月5-7日之间。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小寒节气的特点就是寒冷,但是却还没有冷到极致!
小朋友们,现在让我们开始一起深入了解”小寒”节气吧!
一、节气由来
小寒是二十四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五个节气,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与丑月的起始,时间为每年1月5日-7日之间。小寒是表示气温变化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这个节气过后,气温渐渐变得寒冷,因此被称作小寒。
二、小寒三候
初候,雁北乡
大雁的习性是南北迁徙,随着季节的变换而迁移。小寒时节虽然还在南方过冬,但它们最先感知到阴阳的消长变化,阳气即将回升,雁群开始自南方往北飞回故乡。
二候,鹊始巢
喜鹊作为一种留鸟,既有很强的适应气候和人类的能力,又能敏感地察觉到气候的变化,小寒虽然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喜鹊却会冒着严寒开始筑巢,准备孕育后代。
三候,雉始雊
“雉”是野鸡,在山中的野鸡也察觉到了阳气的生发,开始鸣叫寻找同伴。大雁,喜鹊,野鸡都属阳。尽管此时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现象,但阳气已经萌生,大自然里的一些候鸟和留鸟能感受到这些变化,还会顺应自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阴阳变化节律活动。
三、小寒习俗
1
腊八粥
小寒节气中另有一项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古籍记载,腊八粥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等作点染,这些食品均为甘温之品,有调脾胃、补中益气、补气养血、驱寒强身、生津止渴的功效。
请观看小三班小朋友王语熙和妈妈为我们介绍如何制作腊八粥吧!
2
糯米饭
“数九寒天”,天气越来越冷,到了小寒时节,有“三九补一冬”的说法,可以吃温热的食物来补身体。在广东的一些地方,小寒时节有吃糯米饭的习俗,做法:把香菇泡开,洗干净,切丁;腊肉、腊肠、葱也切丁;糯米和大米放入电饭锅中煮熟;加少许油,先炒腊肠和腊肉,再放香菇,洒一点生抽调味。待米饭已成型,把炒好的腊味倒入,继续煮,最后,撒葱花,盖1分钟,搅拌均匀即可,好吃又滋味!瞧,小三班的萌娃们吃着香喷喷的糯米饭多美味啊!
3
菜饭
小寒节气,老南京讲究吃菜饭,其来源估计与天冷进补有关系。所谓菜饭就是青菜和米饭一起翻炒,加入咸肉、香肠、火腿、板鸭丁。其中矮脚黄、板鸭都是南京的著名特产,极具南京特色。
4
吃羊肉
小寒”时是一年中气候最冷的时候,人们很容易被风寒侵袭,抵御严寒最快速有效的办法不是一件棉衣,而是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羊肉是温热食物中性价比最高的,如果用羊肉加点当归、山药、胡萝卜一起煮,加上大葱和生姜调味,建议每周吃一次,不但不会上火,还可以暖暖地过个冬天。
四、节气手工
小寒季节,梅花盛开。梅花是最坚韧的花,不怕天寒地冻,傲然挺立在冰天雪地中。此时腊梅已开,红梅含苞待放。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行吹画“梅花”吧!
所需材料:白色纸碟或白色画纸、墨水、吸管、颜料,小朋友在家里也可以自己进行制作哦!
接下来请小朋友们欣赏小三班小朋友带来的美术活动——吹画梅花。
小朋友,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哦! 我园毗邻梅花村社区,这片就藏在我们身边的花海,是开展寻梅、赏梅等一系列活动的好去处。小朋友放学的时候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梅花村“踏雪寻梅”哦!
梅 花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五、节气养生
1
一宜:补虚益肾
大家可以适当摄入营养丰富、热量高、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羊肉,可以补虚益肾、提高免疫力,是冬季很好的补品。同时,也可在菜肴中加入温性食材,比如枸杞子、莲子、黑木耳、桑葚、黑芝麻、核桃等都不错。
2
二宜:睡眠补气
最简单、最天然的养肾方法就是早睡晚起。中医认为,肾阳最强的时间是早晨5~7点,肾阳最弱的时间是晚23点~凌晨1点。大家晚上宜早睡养精神,23点前就应该上床准备睡觉。如果条件允许,早上睡睡懒觉也有助于养肾哦。
3
三宜:适当保暖
单纯地认为保暖就应该穿得多,这也是不对的。冬天室温往往很高,如果人们穿得太多、室温过高,皮肤为了散热,汗腺会大开。此时出门,室内外温差大,人们容易外感风寒。所以,建议室内温度控制在18~22℃,切忌紧闭门窗,要常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有条件者建议选用室内空气净化器。
虽说小寒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时刻,但小寒却也是给人向往春日的希望、又一个春天降临,美好将如约而至。接下来,我们一起观看小三班王沛霖小朋友带来的一段视频结束我们今天的小寒节气体验活动吧!
供稿:陈运娟 温洁萍 徐间香
编辑:姚益龙
审稿:李玉珍 吴小菁
HAPPY NEW YEAR
广州市第二幼儿园
田园 乐园 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