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
(音频来源:大二班孔誉霖妈妈)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今天是2020年10月8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寒露”。“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在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如果说“白露”是炎热向凉爽的过渡,“寒露”则是凉爽向寒冷的转折。小朋友们想了解更多关于寒露的小知识吗?让我们和广州市第二幼儿园大二班的小朋友一起走进寒露节气吧!
(视频来源:大二班肖雨汐)
寒露知多少
今年十一长假的最后一天,我们迎来了寒露节气,这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寓意着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寒露在二十四节气中排列十七,于每年的十月八日至九日交节。史书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寒露时节是深秋的开始,天气越来越冷,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即将进入冬季。
寒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三候菊有黄华。”
一候鸿雁来宾:鸿雁白露节气已经开始南飞了,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后至者为宾。到了寒露节气后就是最后一批南飞的大雁了,古人称后至者为“宾”,再往后就要进入寒冷的冬天了。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雀,小鸟也;大水,海也。古人看到蛤蜊的花纹和小鸟的纹路相似,认为到了寒露这天,飞鸟会深入大海,变成蛤蜊,飞物化为潜物躲避寒冷。
三候菊有黄华:寒露将要谢幕时,漫山遍野的菊花彷佛约好似的,一夜之间凌寒怒放,给肃杀凄凉的深秋涂抹上了一丝勃然生机。
寒露在诗中
寒露时节,大雁和菊花是不可或缺的配角。在寒露的节气三候里,它们占了两候,说是鸿雁来宾、菊始黄华。它们一为动物、一为植物,一动一静、一天一地,作为这个时节与露水相配的配角,是再合适不过了。中国古诗为节气立传,体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
译文
当我们感受到了寒露的寒凉入骨,这才突然惊觉,时间居然已经来到了晚秋;每天清晨我们都要去观赏的菊花,也居然渐渐变得萎黄了。秋风吹过千家万户,到处都是横扫落叶的萧杀情景;再看看天空中飞过的一排排的大雁,它们不畏艰难险阻,追寻着温暖的太阳,那永不停歇的步伐令人无不感叹。自古就有传说“九月雀入于海为蛤”,也真的可怜了那些鸟儿们,或许那才是它们自己的所希望的重生;恰在此时,人们还要早早去地里收田干活,可最为愁闷的是一大早那刺骨的霜冷了。这个时候,如果向往松柏的志向,还请我们细细地感受一下亦冬亦夏之中,松柏所展现出来的苍茫劲拔和坚强不屈。
寒露在画中
寒露,是枫叶红似火的时节,是秋菊盛开的时节,是大雁南飞的时节,也是丰收的时节。小朋友们可以结合“寒露三候”开展一些有趣好玩的手工活动,既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又可以加深对寒露的了解。
下面,让我们跟大二班陈希小朋友一起来制作“寒露”节气的手工吧!
(视频来源:大二班陈希、陈希爸爸)
寒露话养生
进入寒露后要特别注意保暖,秋天腹泻多发,还应特别注意腹部保暖。要谨防风寒感冒的发热,引发肺热咳嗽。深秋咳嗽多凉燥,此时感冒咳嗽往往呈现出咳嗽,并伴有一系列凉燥的症状。此时需要用生姜、大枣、豆豉等温润止咳,与初秋温燥燥咳用梨汁等凉润止咳不同。
寒露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大二班周佳晨和妈妈一起教大家制作一道“猪骨橄榄汤”,既有利咽消肿、生津止渴的功效,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
猪骨橄榄汤
材料:
猪骨250-400克,瘦肉100克,新鲜橄榄半斤,红萝卜一根,无花果4-8颗,姜3片。
方法:
猪骨+瘦肉 飞水;新鲜橄榄对半切开,红萝卜切块;所有食材放入锅内加水,大火煮开15分钟后转小火1.5小时。
(视频来源:大二班周佳晨、周佳晨妈妈)
(音频来源:大二班孔誉霖妈妈)
谚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句谚语提醒大家: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寒露节气一过,应注重足部保暖。秋冬季交替时节,大家要合理安排秋季衣食住行,尽量与气候变化相适应,才能保障身体健康哦!
供 稿: 金文莹 林 琼
编 辑: 姚益龙
审 稿: 张琪珊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广州市第二幼儿园
田园 家园 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