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露——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认识白露
9月8日,我们迎来全年昼夜温差最大节气——白露。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它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此时气温迅速下降,绵雨开始。古人以四时配五行,认为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
白露过后,天高云淡,气爽风凉,可谓是一年之中最可人的时节。在享受美好的同时,老师们希望能与孩子一起去了解、探索节气和自然所想告诉我们的含义,去感受到自然的奇妙与魅力。我们一起在节气的系列活动中,学会静下来,学会慢慢来,体会生活的滋味与奇妙。
白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
鸿为大,雁为小,是不同的两种。鸿雁二月北飞,八月南飞。
二候,玄鸟归。
玄鸟就是燕子,燕子是春分而来,秋分而去,它是北方之鸟,南飞带来生机。如今北飞为归,红花半落燕归去,秋风萧瑟,要白露满山叶飞坠了。
三候,群鸟养羞。
“羞”同”馐”,是美食。”玄武藏木荫,丹鸟还养羞”,养羞是指诸鸟感知到肃杀之气,纷纷储食以备冬,如藏珍馔。
节气诗歌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一场秋雨一场凉,一场白露一场霜”、“白露白茫茫,谷子满田黄”,这些谚语正是对白露生动地描述。
谚语、歌曲和诗词,往往是人们用来表情达意的方式。关于白露的歌曲和诗词很多,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聆听一首节气歌曲,并一起学习一首白露的古诗词。
(歌曲欣赏:二十四节气歌之—白露)
歌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白露到来气温降,水气凝结叶子上。
清晨沐浴七彩光,晶莹剔透明又亮。
鸿雁南飞排成行,玄鸟北往回故乡。
不辞辛劳觅口粮,寒冬不怕肚子响。
一点一滴来收藏,积少成多好榜样。
白露到来祭禹王,大禹治水通三江。
水怪兴风又作浪,收服妖魔本领强。
盛大祭奠太湖旁,流传至今不会忘。
家家户户去降香,祈求神明护一方。
神话故事虽虚妄,民间传说皆向往。
诗歌学习:
月夜忆舍弟
唐 ?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节气习俗
【祭禹王】
禹王是传说中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渔民称为“水路之神”。
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都会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清明、白露春秋两祭规模为最大。
【吃龙眼】
福建福州有个传统习俗叫“白露必吃龙眼”。民间的意思是,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
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
【白露茶】
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
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茶客们的喜爱。
【白露米酒】
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其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
资兴兴宁、三都、寥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接人待客必喝“白露米酒”。
【吃番薯】
文成县在白露这天有吃番薯的习俗。当地人们认为白露节气吃了番薯,可以使全年吃番薯丝饭后不会返胃酸,并且认为吃番薯可以多生孩子。因而习俗逐渐形成。
节气饮食和养生
【白露饮食】
白露是整个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过了白露,人们容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皮肤干燥等症状,这就是典型的“秋燥”。所以白露在饮食调节上宜以清淡为主。
建议多吃梨、银耳、蜂蜜、百合、枸杞、萝卜、豆制品等,以益胃生津;也可熬银耳粥、芝麻粥、红枣粥、玉米粥,以滋阴润燥。
【健康小贴士】
1、防秋冻受凉,勤泡脚养肾:中医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也就是说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了。
养生专家建议,从白露起,应注意补养肾气。坚持晚上用温水泡脚,泡脚的同时把耳朵搓热,因为肾开窍于耳。
2、防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发生:白露时节,秋高气爽,外出一定要防护鼻腔疾病。
过敏引发的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平时应少吃或不吃鱼虾海腥、生冷炙烩腌的食物,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3、滋阴润肺,防秋燥:“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与肃降,喜润不喜燥”,所以白露季节不能一味进补。
4、多运动,提高耐寒能力:白露时节,秋高气爽,比较适合户外运动,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能够提高心肺和耐寒能力。
节气制作
白露时节,天高云淡,气爽风凉,这段时间的清晨,地面和叶子上会有许多露水。中八班的小朋友和老师们在节气体验活动中,通过日常观察了解到白露的由来,知道白露过后植物上就能看见露水,他们还利用各种材料把白露这个节气特征在小制作上留了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看了中八班孩子们的制作,你是不是很心动呢,请你准备好材料,跟着视频来一起制作吧!
供 稿: 缪 萍 李励荼
编 辑: 姚益龙
审 稿: 张琪珊
XIUMI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广州市第二幼儿园
田园 家园 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