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 暑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01
节气宝宝说节气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处暑是立秋之后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暑热的终结。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反应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北方开始受到冷暖气流的影响,秋雨就会落下来,此后天气越来越凉快,正如俗语所说的“一场秋雨,一场凉”。但南方情况就不会那么乐观了,往往处暑过后仍会有“秋老虎”出现,处暑过后仍有持续高温,虽没有夏天酷暑,但仍会闷热,并且干燥,真正凉快下来还要等到10月份白露以后了。
处暑三候
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节气歌曲欣赏
处暑时节,收获满满。高粱玉米遍田野,正如民谚所说“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歌曲《二十四节气之处暑》和诗以歌,优美的节奏和旋律呈现出一幅令人欣喜的处暑丰收画卷!
节气习俗
出游迎秋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节。因为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因此,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每年处暑时期,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
煲药茶
处暑时节,我国两广地区有煲药茶的习俗,人们去药店配制药方然后在家煲药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市区街头专门有卖酸梅汤的茶摊,故有“处暑酸梅汤,火气全退光”的谚语。
04
节气保健
一、据天气,增减衣物
处暑过后天气转凉。中午热,早晚凉,昼夜形成较大的温差。这个时候不要急于增加衣服,顺应的是“春捂秋冻”之意,目的是为了让人体体表温度不要过高,这样有助于人体毛孔的闭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早晚气温低、多风而且光照强烈就要适度的增加衣物做好保暖、防风、防晒,以避免受凉、受风和日光性皮炎的发生。
二、重清补,调理脾胃
这是因为在炎热的夏季,出汗使水盐代谢失调,胃肠功能减弱,因此要保持饮食清淡,合理营养。此时的饮食应以清补和调理脾胃为主,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瘦肉、鱼、乳制品和豆制品等等,以补充能量,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有利于体内垃圾的代谢,和维生素、膳食纤维的补充;还可以根据身体情况进食些红枣、桂圆、枸杞、羊肉等食物进行温补。
三、改习惯,充足睡眠
处暑后天气变凉,白天逐渐变短,夜间逐渐延长,人们就该改变夏季晚睡早起的习惯,尽量争取晚上11时前入睡,并且适度的推迟起床时间,使睡眠时间延长,保障睡眠的时长和质量,有条件或必要时还可以睡个小午觉,以帮助精力的恢复,化解困顿的情绪。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夜间睡眠时就应该关好门窗,注意盖被保暖,防止秋风侵袭使脾胃受凉而诱发疾病。
四、看体力,加强锻炼
虽然我们不用“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但是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对于我们的健康是及其重要的。锻炼要根据自己的体力来,循序渐进,逐渐增强,调动全身的机能和振奋人体的阳气,有助于在季节变化时的自我调节,以避免季节变化对身体侧冲击。运动的方法不要局限,只要在体能合适的情况下,散步、跑步、做操、登山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06
节气手工
今日处暑,玉米争当熟。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作物开始成熟,此时的玉米正当熟。今天我们就一起制作有关玉米的美术手工吧。材料都是常见、简单的材料,小班、中班的小朋友可以由成人帮助折出玉米的轮廓,幼儿添画即可。大班的小朋友可以尝试跟着视频一步一步制作哦,加油!
(视频素材来源于“抖音APP”)
立秋过,处暑至,对于秋天,其实从第一片落叶开始,就已经让人期许着与金秋相见。
暑去秋来,登高望远,愿我们在喜获丰收的同时,不忘感恩,继续前行!
供 稿: 钟倩瑜
编 辑: 姚益龙
审 稿: 张琪珊
扫码关注我们
广州市第二幼儿园
田园 家园 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