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去南京鼓楼幼儿园感悟“活教育”的真谛!9月28日报名截止!点击了解详情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每每读到陈鹤琴先生的这句话,其中蕴含的深意都让我在心中涌出一种使命感,联想到自己正在研究的非遗资源的挖掘运用,如何让孩子们了解身边的非遗,让非遗走进孩子们的生活中,萌发他们喜爱非遗、传承非遗的热情,从而增进他们的归属感、民族自豪感,一直是我在思考的问题。
寒假后,孩子们即将迎来中国传统佳节—元宵节,为了庆祝节日,我们和孩子一起策划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在一次赏花灯、猜灯谜的活动中,一盏迷你的兔子灯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有孩子惊叹道:“这个灯也太小了吧!”话音刚落,又有孩子说:“我知道!这可不是一般的花灯,是非遗传承人做的迷你花灯。”
“非遗?什么是非遗?”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讨论起来。轩轩认真地说:“我爸爸说是很久很久以前就有的,那种很漂亮很珍贵的东西。”孩子们的谈论让我一下子激动起来,正在发愁寻找的教育契机就这么来了!轩轩的回答并没有解除大家的疑惑,眼看孩子们对“非遗”的讨论就要陷入瓶颈,我及时调整思路问道:“你们在哪里见过这种迷你兔子灯?这些地方会不会就有‘非遗’呢?”
话题一经抛出便有了回应:“我知道,我想起来了,我在甘熙故居见过这种兔子灯!”说起甘熙故居,班里大部分孩子都去过,气氛顿时又活跃起来:“我也去过,里面还有好多漂亮的剪纸!”“那里是不是有好多非遗?”
从孩子们的讨论中,我发现他们虽然对非遗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因为缺乏亲身接触的机会,很难对其有全面、深入的了解。“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应当给他们充分的机会、适当的刺激,使他多与万物接触才好。”陈鹤琴先生的话给予我重要的启示,身处六朝古都的南京,有着丰富的非遗场馆资源,何不借此机会让孩子们深入考察呢?
我好喜欢绒花
我为孩子们设计了开放式调查表,鼓励孩子和家人一起走进身边的非遗场馆展开调查,将自己的发现及时记录在调查表里。新的一周,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分享介绍自己的调查结果,有的发现了各式各样的花灯和风筝,有的发现了精美的脸谱和葫芦画,但在孩子们的分享中,我发现大家谈论最多的要数南京非遗——绒花。
非物质文化遗产——绒花
从大家的谈论中,我发现孩子们对绒花是陌生的,也许正是这种陌生反而激起了他们的兴趣。听着孩子们对绒花的讨论,和一双双看向我的眼睛,我不由想到如果直接告知答案,孩子们便会缺乏对绒花的真实观察和接触,很难细致感知绒花的特点,而利用这样一个契机让孩子们自己找寻答案,孩子们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和发现。
陈鹤琴先生指出:“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因此我决定让孩子们再深入查找资料解决心中的疑问。我引导他们了解查找资料的方法,有的想到了借助电子设备查找资料,有的想寻求家长的帮助,还有的决定再去非遗馆看一看。
我们想做绒花
孩子们热烈交流着自己对绒花的发现和感受,我感叹孩子们的收获,看来孩子们与环境和社会接触的越多,他们获取的知识越丰富,能力也越充分。针对绒花的调查,让孩子们对绒花有了更细致的了解,他们也进而萌生出想做绒花的想法。可是,绒花究竟是怎么做出来的? 我鼓励孩子们以绘画的方式记录下制作绒花需要用到的材料、工具以及做绒花的方法,为后期工具、材料的收集以及制作绒花,提供依据。
工具、材料、方法的记录单
为了详尽了解绒花的工艺,我也再次走进非遗馆和现场制作的传承人交流,结合上网查找资料,发现制作绒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劈丝、梳绒、绑绒再到搓绒、打尖,要想做出绒花,每个流程都要做到十分精细。
南京鼓楼幼儿园等6名园探秘:10月15-18日,深度访学之旅揭秘百年幼教第一人影响下的教育精髓!
制作绒花的工具和材料也有很多:大小不一的剪刀、镊子、猪鬃毛刷、木质搓板;蚕丝、黄铜丝、铅丝、乳胶、染料、水晶珠等。新的问题来了,孩子们想要做绒花,他们会使用这些专业的制作工具吗?绒条制作中的劈丝、梳绒、绑绒和打尖等工序对于大班孩子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他们能挑战成功吗?为了支持孩子们想法,怀着既期待又有些许担心的心情,我为他们准备好了专业的绒花制作材料、工具,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开始了第一次尝试。面对这些复杂的材料和制作流程,孩子们信心满满,尤其是班里的女孩子,十分期待自己也能做出美丽的绒花。
制作绒花初体验
刚刚开始制作没多久,孩子们便着急地向我求助。通过观察他们的制作,我发现从劈丝到梳绒的过程,他们都能顺利地合作完成,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绒花制作组件——绒条的制作,而问题就出现在绑绒环节。
绑绒所用的铜丝非常细,直径只有 0.2cm,孩子们需要将一根根铜丝对折夹在梳好的绒丝两面,固定之后用剪刀平行于铜丝剪出一根根绒条,然后捏住细细的铜丝两端,向相反方向捻,这对精细动作发展不够完善的大班孩子来说很是有难度。
看到孩子们大受打击的样子,我开始反思自己提供的材料和活动思路,绒花作为南京本地非遗文化,其中一定有其技艺的独特性,恐怕成人都未必能很好的完成,更何况是大班的孩子呢?看来是我没有考虑到绒花技艺的难度和孩子们的年龄特点。但是想到孩子们对制作绒花的兴趣没有得到满足,是放弃?还是可以找到便于操作、可替代绒条的材料,支持满足他们创作绒花的需求呢?陈鹤琴先生曾指出:“作为老师我们要处处顾到儿童的心理,我们要用各种替代的方法来满足他的欲望。”看着手里的绒条,美工区里的一种材料在我脑海里闪过。
我提出了寻找替代材料的建议,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绒条的外形特点,与他们一起分析替代的材料应该具有哪些与绒条相似的外形特征。
有了方便灵活的替代材料,制作绒花的进度被大大推进,孩子们用捏、缠、绕等方式制作出了各种各样的花:梅花、莲花、小雏菊、喇叭花、菊花、郁金香等。看到这些美丽的花卉作品,孩子们的脸上展露出灿烂的笑容。
随着孩子们创作绒花的经验逐渐丰富,越来越多的作品呈现在班级展台。渐渐地,他们不再满足于将绒花在展台做展示,还想将绒花作品戴在头上、别在身上装扮自己。不仅如此,他们还将装饰的范围扩大到班级的各个区域,阅读区、娃娃家、自然角都被绒花装扮一新,绒花成了装点生活的法宝。
绒花作品
绒花只是花吗?
我原以为孩子们的绒花制作仅限于各种各样的花,可却没有想到他们的好问心、好奇心远不仅于此。有一天,文文问我:“绒花只是花吗?绒花还做出什么呢?”正当我还在思考时,孩子们却各抒己见起来。他们认为绒花不仅可以制作花朵,还能用来做动物、植物以及任意组合造型。在一次次的交流探讨中,大家对绒花有了新的理解,在孩子们的眼里,绒花不只是古人戴在头上的装饰品,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任意组合创作的。一个大胆的想法跃然于我的脑海,幼儿园正在开展创客教育的研究,非遗是需要传承与创新的,如果非遗和创客来个碰撞,会产生什么不一样的火花呢?
创客理念强调将创意变现,为了支持孩子们达成心愿,我建议他们先根据自己的想法尝试画出作品的设计图,然后再按照设计图确定需要的材料,以及材料的颜色、大小和数量。然而,制作过程中新问题出现了,原有的毛根外形与颜色较为单一,而绒条色彩丰富,外形也不相同,有什么办法对毛根进行升级改造呢?
双色缠绕,染色毛根
我和孩子们一起进行试验,反复尝试后研究出粗细相间的波浪形毛根的制作方法、将毛根染色的办法,还有孩子热心分享了单色毛根缠绕夹色的制作技巧,“儿童教儿童”的过程中,毛根的变化越来越多,他们的想法也更加活跃、大胆,富有时代感,绒花不再只是头饰、胸饰等装饰品,他们将自己生活中欣赏到的、体验过的事物做为创作的素材,迁移到绒花创作中,绒花作品也更加的生动鲜活。
绒花与纸盒组合动物园
双色毛根制作地标“南京眼”
不论是对绒花作品题材的创新还是对制作材料的改良,孩子们都在实际体验让创意变成现实的过程。在这场传统与现代交织中,非遗和创客碰撞出了别样的的火花。有研究者指出,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遗产应坚持创新性,要有时代精神,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创客教育强调创新,作为教师应当创造机会和条件满足孩子们的真实想法,让非遗在儿童视角下延展出新的表现形式。
绒花还能怎么玩?
从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中,我发现他们的想法是希望绒花还能动起来、唱起来,甚至是亮起来。我建议孩子们先确定创作主题,然后分工协作,同时鼓励他们依据兴趣组团,以小团体活动的方式共同完成任务。孩子们结合幼儿园过生日的活动探讨起来,绒花蛋糕组、花瓶组、手环发夹组诞生了。
绒花蛋糕组的设想吸引了孩子们的兴趣。但是,怎样让绒花蛋糕动起来的同时既能亮灯,又能播放音乐呢?
我提醒孩子们留意寻找生活中的材料帮忙解决这些难题,这个提醒打开了孩子们的思路。
孩子们在分享自己经验的同时,更是身体力行的开启了收集各种电子材料的行动:八音盒底座、LED 灯线、声控小夜灯和蓝牙小音箱等等。为了帮助孩子们学会使用材料,我将这些材料投放在科学区,鼓励他们自主探索不同材料的结构、特点和使用方法,再引导他们探究绒花与电子小元件组合创作的方法。每天的游戏分享环节,孩子们都会热烈分享自己的探索和发现。
经过不断尝试,孩子们逐渐确定了绒花蛋糕上使用LED灯、八音盒的电子小元件,接着我又引导孩子选择八音盒的音乐,分析八音盒摆放在绒花蛋糕的部位、LED灯开关摆放位置等等。一切计划就绪,他们开始动手制作了,他们将纸碗、纸盘、吸管、麻布材料与做好的绒花作品组合在一起搭建成蛋糕,再将八音盒放在蛋糕底部中间,原以为成功了,可是没想到八音盒旋转的时候,绒花蛋糕会从八音盒底座上滑落。针对这个问题,为了增加稳定性,我建议孩子们采用胶枪将绒花蛋糕与八音盒底座进行粘连,最后将装上电池的LED 灯线缠绕装饰在蛋糕上,绒花蛋糕终于完成啦!
现在的孩子们作为当今科技社会的“原住民”,是社会与文化的参与者、自己文化的创造者,因此,教师要鼓励、引导他们收集、运用生活中不同的电子元件等材料进行创作表现,支持他们创造性地利用科技元素传承、创新非遗的表现形式,让非遗更贴近儿童生活的同时具有时代感。
绒花铺子开张啦!
一件件精美绒花作品的诞生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绒花丰富多变的外形、富于变化的色彩再加上独特的创意,让孩子们觉得应该让更多同伴了解非遗绒花,了解绒花别样的美。孩子们期盼的“六一”游戏节就要到了,大家结合过去开展义卖活动的经验,提出了开设“绒花铺子”将绒花作品分享给全园小朋友的想法。
“绒花铺子”该怎么开呢?开在哪里?卖什么商品?定价?铺子的外观是什么样的呢?孩子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我带领孩子们分析幼儿园的场地环境,选取开设绒花铺子的地址,鼓励孩子们一起动脑动手,从设计铺面到绘制商品图,从制作价目表到制作工作牌,从制作商品到摆放商品,以及招揽顾客、收银等等,全班共同策划、分工合作。
火爆的销售场面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富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挖掘适合3-6岁儿童理解、感受、体验的非遗资源开展教育活动,值得每一位教师思考和研究。文中,教师以“非遗+创客”的理念组织实施活动,是将非遗与现代理念、科技的巧妙结合。“活教育”十五条教学主张中指出:“我们主张幼稚园的教师应当是儿童的朋友,教师与儿童共同生活、共同工作、共同学习。”绒花新玩,不仅让教师在和儿童共同“做”的过程中,实现着“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非遗+创客”理念的运用,更让儿童在感知体验非遗的同时,激发了创造、创新的意识,萌发了他们热爱非遗、传承非遗的情感,在他们心中埋下了一颗创新非遗的种子。
本文源自南京市鼓楼幼儿园,如有侵权吗,请联系删除!
【9月28日报名截止】
推荐阅读
胡华:“儿童视角”下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思考与探索 华爱华:活动区材料如何投放才能促进幼儿发展?
王海英:园本“沉浸式”教研立足于教育实践
解决教师工作中的“真问题”
吴荔红:如何撰写幼儿园游戏活动案例?
冯晓霞:《指南》社会领域要点解读
王春燕:幼儿园课程故事的内涵、问题与对策
朱家雄:幼师培训应当把握教师的 “最近发展区”
李季湄等:《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
虞永平:让幼儿园课程评价情境化、真实化
|版权说明 优师教研原创文章欢迎经授权后转载。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并保持文章完整性。本公众号因教学和研究需要转载或选编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编辑:刘诗诗 美术:黄 琳 终审:刘 菁
电子邮箱:327792652@qq.com
联系主编:优师教研(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