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广州疾控i健康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xNzcwMzU4MQ==&mid=2247590318&idx=1&sn=a70ef12853b512f7e73f77eb13ea013e
听说广州入秋失败?
新冷空气携雨赶来再推一掌……
最近身边有不少人
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
小心!可能是流感趁虚而入
根据国家流感中心监测:
第42周南方省份流感病毒
检测阳性率持续上升
以A(H3N2)亚型为主、B(Victoria)共同流行!
近期
广东疾控再次提醒大家:
当前流感活动仍较活跃
要及早做好预防措施!
关于流感,这些知识点你一定要知道
▼▼▼
认识流感病毒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群健康。流感病毒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
流感病毒根据其核蛋白和基质蛋白可分为A、B、C、D型,即分别对应我们常说的甲、乙、丙、丁四个型别:
-
甲型流感病毒根据病毒表面的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蛋白结构和基因特性,可分为多种亚型,引起流感季节性流行的甲型流感病毒主要是H1N1、H3N2亚型。
-
乙型流感病毒根据HA基因型分为Victoria系和Yamagata系,既往多个流行季在人群中交替流行或混合流行,但2020年3月至今,全球几乎未再监测到自然流行的乙型Yamagata系流感病毒株[1],当前引起流感季节性流行的乙型流感病毒主要是Victoria系。
-
丙型流感病毒可感染人、狗和猪,仅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的散发病例。
-
丁型流感病毒主要感染猪、牛等,尚未发现感染人。
认识流行性感冒
流感感染(流行性感冒)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
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大多于发病3~5天后发热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较长时间。
并发症中肺炎最为常见,其他并发症有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伤、肌炎和横纹肌溶解、休克等。
-
儿童的发热程度通常高于成年人;
-
患乙型流感时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也较成年人多见;
-
新生儿可仅表现为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
-
并发喉炎、中耳炎、支气管炎较成年人多见。
重视流感的危害
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感染流感后危害更为严重。
-
据WHO估计,流感在全球每年可导致300万~500万的重症和29万~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
-
<5岁儿童感染流感易出现重症,可导致死亡,患基础性疾病的儿童死亡风险显著高于健康儿童,但也有将近半数的死亡病例发生在健康儿童。
-
学校作为相对封闭的人群密集场所,容易发生流感病毒的传播,导致学龄儿童与其他人群相比流感感染率更高。学龄儿童在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流感传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流感流行可引起大量学龄儿童缺课和父母缺勤。
6招教你有效防流感
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可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遵守呼吸道礼仪,日常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或屈肘遮住口鼻,用过的纸巾应及时扔到垃圾桶内,及时洗手。
勤洗手并注意正确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4
少聚集
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
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如必须前往,建议佩戴口罩。
每天开窗通风至少3次,每次至少半小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6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增强个人免疫力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
[1]Dhanasekaran V, Sullivan S, Edwards KM, et al. Human seasonal influenza under COVID-19 and the potential consequences of influenza lineage elimination. Nat Commun. 2022;13(1):1721. Published 2022 Mar 31. doi:10.1038/s41467-022-29402-5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非商业用途,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文:马蒙蒙、张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