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闹,爸爸上门!
保护孩子,家长究竟
该怎么做?
11月8日,南京市一段监控视频引起了网友们热烈讨论。
打人孩子的家长认为这只是小孩子之间的打闹,没什么大事,道个歉就好。被打小孩的爸爸,就带着妻儿去打人者家里讨说法。
被打孩子的爸爸上一秒还在教育对方孩子说不“能随便打人”。
下一秒30多岁的健壮男人就动手掀翻了年仅5岁的幼童。
看到这里,很多网友都摁不住心中的怒火,纷纷指责这名男子。
最新消息,这位男子已被警方刑事拘留,相信警方很快就会给大众一个公平公正的处理结果。
伴随着孩子一点点长大,他们需要逐渐走入到群体当中,集体生活不可能全部欢声笑语,可当孩子们出现冲突时,家长到底要如何引导呢?是要让孩子打回去?还是家长上门讨说法?
毫无疑问,以暴制暴是最坏的解决方式。
及时制止 保证安全
如果孩子和其他人发生冲突时,父母在现场,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制止并保证孩子的安全。
不是直接上前干预或训斥,而是在恰当的时间,停止双方的冲突。必要时可以抱住孩子或者带他暂时离开产生冲突的环境。
不要直接插手去警告对方或实施惩罚
孩子的事情,大人不瞎掺和。孩子之间发生争执,他们自己处理问题的过程,也是锻炼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家长听到的可能是自己孩子的一面之词,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不是太了解,如果直接插手,反而会让事情变得更麻烦、更复杂。
所以,当孩子发生冲突时,家长要先冷静下来,照顾他们的感受。而不是让他在一旁大哭,自己却面目狰狞地跟对方理论。
教会孩子处理方法
当孩子和别人发生冲突时,家长应该采用询问的方式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知道孩子和其他人发生冲突的原因。
再适当给孩子一些建议,帮助他了解冲突的原因,学习到冲突经验,让他自己选择接下来要怎样做。
如何让宝宝在不可避免的冲突中保护自己?我们要教会孩子这三点:
强化孩子的权利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多培养孩子的自我权利的意识:
你的玩具,你有权利决定要不要给别人玩;
你的身体,不要让其他人随意触摸和侵犯;
你的情绪,可以毫无保留的表达;
可以还手,打不过就跑
教孩子还手,并不是最有效的处理方式。还手也不代表孩子会变得暴力,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用于保护自己。
我们要培养孩子还击的力量,教孩子打回去是一种选择,但更好的办法而是教会孩子拥有还击的智慧。
如果在双方体力、力量悬殊的情况下,量力而行,逃跑也是英雄,保护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给宝宝足够的安全感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很多孩子受到欺负时,也不敢回家跟父母说。
“怎么就欺负你不欺负别人?”
“打不过人家还有脸哭?”
“你怎么这么窝囊?”
孩子与他人产生冲突时,紧张的神经会产生压力激素,孩子的内心本就十分痛苦了,这个时候如果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以及情绪的认可,孩子就会逐渐丧失对父母的信任感和依赖感。
所以在孩子与他人产生冲突时,父母应先安抚孩子,接纳孩子的无力感和哀伤。让孩子从父母的态度里感受到被爱和被保护。
无论发生什么,父母永远跟你站在一起。建构孩子的安全感,帮助孩子成长得更加勇敢、坚定。
不做懦弱的受害者,也不做欺凌的发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