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爱耳日的由来:
中国有听力语言残疾人为残疾人总数首位念针对中国耳聋发生率高、数量多、危害大?我们国家把每年的3月3日确定为“爱耳日””为的就是提高全社会对爱耳护耳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推动大家养成健康用耳习惯。小雅老师准备了一个爱护耳朵的小动画,请家长们播放给小朋友们看哦,让孩子们了解到小耳朵要保护。
观看完小动画,请小朋友们争做“小小爱耳宣传员”把我们学到的护耳知识告诉更多的人吧!
REC
2021/11/12
点击插入视频
1.预防耳内进水,防止外耳道发炎。
我们的外耳道深达2.5~3厘米,而且还不直,外耳道皮肤还有许多纤细的绒毛。游泳或洗澡、洗头时耳内进水,水不容易出来,会诱发急性外耳道炎,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导致听力下降。特别对那些已经有中耳炎或鼓膜穿孔的人,还非常容易导致中耳炎。中耳一旦发炎就会出现耳朵长期流脓的症状,最重会导致渐进性的听力损害,治疗起来也非常繁琐、费事、费力。那么,一旦外耳道内进水了怎么办呢?你可以通过单脚垫脚蹦跳的运动让水流出来,或用棉签把水吸出,再不行可以用电吹风把耳内的水蒸发出来。
2.谨慎用药,防止药物性耳聋。
我们听觉的产生和耳内有一个叫耳蜗的结构密切相关,耳蜗结构中有一种毛细胞,他们起到将声波转化为电信号的作用,这些毛细胞非常娇弱,许多药物对它们都会造成伤害,像氨基糖甙类消炎药(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会损伤毛细胞,这种药物引起的耳聋被称为药物性耳聋。有的人对这些药物极为敏感,即便用上一点点这些药物,也会引起药物性耳聋。因此,在使用药物特别是上述药物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再慎。
3.突然出现听力下降要第一时间诊治。
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的生活压力、精神压力明显增加,医学发现,与之相伴的一种疾病——突发性耳聋也明显增加了。突发性耳聋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还伴有耳鸣或者眩晕、耳内闷塞感。突发性耳聋是一种急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梗塞”,因此治疗越早越好,所以说“时间就是听力”一点都不过分。如果病史超过15天,听力恢复就较难了。为预防突发性耳聋,生活中要做到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熬夜等。一旦突然出现听力下降或耳鸣应该尽快向耳鼻喉科医生求助。
4.预防噪声聋很重要。
噪声对人类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但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最为明显。噪声引起的耳聋被称为噪声性耳聋,噪声聋治疗起来难度很大,一旦出现还会有持续下降的过程,有人喜欢带着耳机大声听音乐,这是现代社会引起噪声性聋最常见的原因。噪声性聋主要是预防。如不要长时间大声听耳机传出音乐;过节放鞭炮要离鞭炮远一点,尽可能捂上耳朵;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的人应该戴隔音用耳塞、耳罩,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及工间休息。
小朋友们,你们要从小学会呵护自己的耳朵,保护听力,健康成长哦!最后跟老师心起学习儿歌《爱护耳朵》吧!附儿歌:
《爱护耳朵》
耳朵 耳朵
耳朵 耳朵
左边一只大耳朵
耳朵 耳朵
耳朵 耳朵
右边一只大耳朵
歌声歌声真美丽
全靠耳朵 来传递
保护耳朵 我做起
不挖耳朵 不淘气
-THE END-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