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冬至习俗
01
北方食饺,南方食粑。
冬至如年,糯米做圆。
冬至饺子,夏至面。
冬至萝卜,夏至姜。
02
水饺,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03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
冬至节气
冬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个,然而多数人并不知道,冬至的起源居然是来自于一次国家层面的都城规划。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测影,在洛邑测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为土中,这在当时有着政治意义的举动,却成了影响后世几千年的节日之一。
据记载周代时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新年,由周到秦,一直到汉朝都以冬至为岁首。据《汉书》中记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直到汉朝时期都是以冬至来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的。
古人认为自冬至开始,天地之间的阳气开始上升,这代表着新的一年开始,是大吉大利的日子,因此现在我们春节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以前往往是在冬至这一天进行的。
冬至又被称作“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这一年即将过去了;二是说明冬至作为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被确定下来,它在古人心中的重要性。直到汉武帝采用了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给分开了,所以说真正把冬至当作节日来过确实源于汉朝时期。
冬至暖,烤火到小满。(桂)
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晋)
北京博雅幼儿园
(西局园)
相信爱~一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