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

大六班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故事的开端来自一场辩论会:

“幼儿园好还是小学好?”

基于前期孩子们通过视频(介绍小学、一年级学生讲述小学生活)对小学的了解,以泽泽小朋友牵头的“幼儿园好”表达出这几个理由:幼儿园可以玩区角、幼儿园的老师温柔、在幼儿吃得好、睡得香、下午起床还有点心等;而月月牵头的“小学好”给出这几个原因:小学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本领、可以结交更多的好朋友、小学可以写作业等。看来,我们部分孩子对小学抱有美好的想象啊!

可是,与一位妈妈的交谈给我们带来了困惑:幼小衔接具体衔接什么?为什么要衔接?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这位妈妈说:“宝宝现在会糊弄人了,晚上回来让他写作业,他玩了一会,拿了昨天的作业给我看,说写好了。”我委婉地回复:“他写作业写得不开心了,不要逼他。”那为什么不能逼呢?我给不出合适的解答。知道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却给不出相应的解释算不得一位合格的教师,于是我翻阅资料试图找出答案,这不,来自德国的哈克教授给我们做了答复: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

哈克教授说:这6个断层使德国30%的小学生有不适应现象,导致学习兴趣低落,恐惧,焦虑以及攻击性强等行为发生。

在我们班,多数家里有两个孩子,有的哥哥(姐姐)上了小学,仍然觉得还是幼儿园好玩,有的家长便将这一行为认定为玩心太重,有了这样专业的解答我便将其发到了班级群中,希望家长们在与幼小衔接作出相应措施上有所启发。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10张图片

同时,资料还给出我们具体要如何缩小断层的框架: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11张图片

其实,上学期,我园对大班已作出了调整,如:调整作息时间、课的延长等。在这一学期,也作出一系列的活动,如:邀请专家进行关于幼小衔接的讲座,与小学联系等。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12张图片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13张图片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14张图片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15张图片

结合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我们从技能、情感、技能出发对幼小衔接作出了一些调整: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16张图片

技能上发展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幼儿与学习活动有关的心理能力;情感上通过各种措施保护好孩子的入学兴趣和信心;知识上学习一些零星的小学知识。



01

////////

发展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17张图片


1)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的能力

从小班开始,我们便与孩子们一直进行着各种关于规则的小游戏,自制规则牌,进入区角前,我们也进行口头约定,如阅读区,我们约定:阅读区是看书的地方;不可以大声讲话;爱护图书等。一日生活中,孩子们的集体活动没有固定的座位,他们要经常搬凳子,于是我们经过讨论并约定:凳子要这样搬才不会将别人撞出淤血。时间长了,孩子们便经常互相提醒,执行规则的孩子越来越多。这些规则从小班一直贯穿到大班,新的规则层出不穷,孩子们从讨论到实施乐此不疲地参与着。

2)独立性与生活自理能力

从小班到现在,孩子们的自理能力有了很大进步,如:穿脱衣服、整理自己的物品等,他们都可以自己来,不过我们现在有面对一个新的难题:大部分幼儿不知道热了要脱衣服,冷了要会穿衣服。于是,我们每天下午给幼儿增加了一堂十分钟左右的关于冷暖自知的生活活动课,专门让幼儿来感受冷暖从而达到实现自行穿脱的目的。班级内,经常选出值日生轮流进行物品分发、物品管理、整理区域等各方面的物品等。

与此同时,我们开展了整理书包大赛的活动,借此激发并提高幼儿的整理兴趣。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18张图片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19张图片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20张图片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21张图片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22张图片

3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

大班下学期,我们便开始有目的地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最为明显的便是口头任务的产生,将任务交给幼儿而不是家长。

口头任务一:今晚回去熟读一本绘本故事,第二天将绘本故事带到幼儿园与其他孩子分享。(任务实现数目:4

口头任务二:每天回去自己整理书包,今天请爸爸妈妈拍下发到班级群。(任务实现数目:8

口头任务三:练习踏步走发到群中。(任务实现数目:24

口头任务四:找出家里有一米的物品拍下发群中。(任务实现数目:33

……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23张图片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24张图片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25张图片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26张图片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27张图片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28张图片

口头任务还包括带书包来幼儿园比赛,有部分孩子忘记带书包了,因为实在想参加这次活动,便同好朋友借了来比赛。源于这次忘记带书包而耽误了比赛,之后的口头任务实现率越来越高。同时,有部分孩子因为胆怯不愿参加比赛,我们的家长也扮演很重要的疏导角色。

任务还在持续进行着……

4)人际交往能力

“谢谢”“对不起”是我们班的常用词汇,可是,这两个词却不是万能的,举一个最典型的例子:一个孩子连续三次将同一个小朋友打出鼻血。因为这个行为我们要将他列为班级的危险分子吗?因为他这个行为我们以后要单独看护他不与其他孩子接触吗?通过与他的家人沟通了解,我发现,这个上了两年大班的孩子的行为其实情有可原。他的爸爸说:上小小班时,由于年纪小,经常被比他大的孩子攻击,从此出现了防范心理。只要他认为别人做出的一些举动在伤害他,他便主动出击。

鉴于其他孩子因为他这个行为有些害怕他,我们与孩子们一起商讨作出2个约定:1.一个星期内如果没有攻击行为,就会有奖励;2.帮助他了解并意识到不是别人的每个举动都是在伤害他,由教师负责引导。一周过后,这个孩子出现攻击行为的频率明显降低,孩子们又和他愉快地玩耍了。孩子们的宽容,去自我为中心等在这件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29张图片



02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30张图片

幼儿认知能力的学习

////////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31张图片

我通过建构区来举例 ,以下图片源于一次孩子们的搭建:建构幻想曲之小学、幼儿园。

活动过后孩子们将搭建中发生的有趣故事画了出来。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32张图片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33张图片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34张图片

活动中,孩子们经历了因材料不够而找材料,搭建意见产生分歧等一系列问题,而最终通过孩子们的比较、想象、表达、合作,我得到了这样的信息:孩子们对小学充满了美好的想象并且认为幼儿园与小学都是难以割舍的一部分,他们既觉得去小学将是一段美好的旅程,也觉得幼儿园也是属于他们的难忘回忆。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35张图片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36张图片


而我们的搭建水平与想象并不是一蹴而就,经历了前期的观察与比较,才有了现在的成果。以下是最近的建构成果:城市规划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37张图片

吸管建构也是如此:

搭建小学的过程中,孩子们戴好安全帽开始施工中也面临了一些问题:1.门太矮,个高的张老师不能直立通过;2.门立不住,总是弯曲。

最终,孩子们通过不断试错,终于将门立住了。第二天,孩子们甚至做出了更加坚固的门。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38张图片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39张图片

(第二天)

孩子们的学习活动有关的心理能力在建构区已体现得淋漓尽致。

进行了以上活动,难以面面俱到,孩子们产生的种种困惑还未完全解决,如关于小学的一些细节部分,比如:小学老师凶不凶?于是我们又开展了线上互动活动:与小学老师的线上面对面交谈。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40张图片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41张图片

我将孩子们与小学老师的交谈整理如下: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42张图片

交谈最后,一个孩子问道:“小学老师凶不凶?”小学老师直接指着自己回答:“你觉得我凶不凶?”孩子们看着年轻漂亮的小学老师纷纷摇头,看来,他们对上小学的兴致更高了。

与此同时,在班级我们增添了一些关于小学的书籍,通过与孩子们的阅读与探讨,他们又加深了对小学的了解。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43张图片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44张图片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45张图片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46张图片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47张图片

通过对小学校服、书包等的设计,促进他们对小学的美好想象。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48张图片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49张图片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50张图片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51张图片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52张图片

关于知识方面也是我们接下来需要做的地方: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幼儿上学后如果事先掌握一些零星知识,教师讲课时就更容易引起学生的认知共鸣。譬如,小学阶段,拼音教程只安排一个月时间。如果入学之前从未接触拼音,幼儿就会面临接受困难。因此,我们尝试在班级设立专门的拼音游戏时间,让幼儿通过与拼音宝宝做游戏对拼音字母有粗浅的认知,对字母书写有一定的印象,对四声有初步的了解,并激发幼儿学习拼音的兴趣。同时在识字方面,我们将其融入生活游戏识字的形式,让幼儿在生活与游戏中自然习得一些汉字,以激发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为主要目的,不要求书写,只要求认读并理解意义

除了这些方面,我将欣赏与坚持自我的品质列为重中之重,目前:校园欺凌的现象频发,有些孩子为何遭受欺凌,我粗浅地将原因归纳为:软弱、不够爱自己。一味地迎合反而遭受他人的蔑视,《我喜欢我自己》这本书告诉我们孩子:要想别人喜欢你,你首先得喜欢你自己。就着这个话题,我们在班级举行了一次谈话活动:请说出你的优点。这次谈话,一半幼儿说出自己两个优点,多数幼儿说出一个优点,却有一个幼儿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优点。于是我们给了她一个晚上的思考时间,第二天再来告诉大家她的优点,第二天,她回答道:“我跳绳棒!”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53张图片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54张图片

对于孩子来说,知识的学习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幼儿末期和学龄初期的儿童,知识的获得相对于学习知识的兴趣要容易得多,而恰恰是学习知识的兴趣能引导儿童学会学习。

所以,解决好幼小衔接问题,就要走出只注重知识教学和智能提高的误区,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培养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不断自我更新知识。


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因此,不应把幼小衔接简单地认为是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应当看到让孩子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只是幼儿园教育的短程目标,儿童的长远发展、全面素质的提高才是长远规划。




END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幼师课件网第55张图片


撰写 | 大六班老师

排版 | 严浠齐

审核 | 沈雪梅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大丰城东实验幼儿园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