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在操场上“偶遇”了一只蝴蝶。“哇!蝴蝶!”孩子们被这个“不速之客”吸引了过来,大家迅速围成一圈观察着小蝴蝶。回到教室之后,孩子们还在喋喋不休讨论着蝴蝶。
大家快来看啊!这里有一只蝴蝶!
好漂亮的蝴蝶啊!蝴蝶身上有好多颜色。
蝴蝶的宝宝是什么样子的?
蝴蝶是毛毛虫变的吗?
既然小朋友们对蝴蝶这么感兴趣,那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幼儿园的细微变化都溢在他们的眼里。 在这一时刻,我们观察到了孩子们对蝴蝶的好奇心、观察力、认知力以及同伴间的互动。于是,这场探索蝴蝶的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始了,蝴蝶的世界正悄悄为他们打开。
随着孩子们对蝴蝶的兴趣,我们展开了相关的讨论。在谈话交流中,我发现孩子心中的蝴蝶都是不一样的,于是我们设计了一份“初期蝴蝶大调查”来了解孩子对蝴蝶的认识。
通过初期调查,我们发现每个孩子的经验发展水平都不同。于是,我们设计了一份亲子调查问卷,让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找资料,探索蝴蝶的秘密。
经过一周的等待,蝴蝶宝宝终于来到了班级里,孩子们发现后兴奋地都围了过来。
这盒黑黑的东西是什么呀?
通过孩子们的观察发现原来这个黑褐色的东西是蝴蝶的蛹。
“它们怎么一动不动的呢?”
“它们是要变成毛毛虫吗?”
“我看到它们有触角呢!”
“它们还吐丝了。”
“嘘!你们别大声说话,不然它们不敢出来!”
我们把蝴蝶轻轻地放进它们的家吧!
是的,这样蝴蝶就会慢慢长出来了……
“一个星期过去了,蝴蝶怎么还不出来呢?”
“怎么能让蝴蝶快点出来呢?”
“怎样照顾蛹宝宝才能让它变成美丽的蝴蝶呢?”
“出来的蝴蝶长得不一样吧!”
关于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我们开始一起研究“如何让蛹蜕变成蝴蝶”。原来,蛹宝宝需要水分,一天需要喷水3次;蛹宝宝的家不可以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蛹宝宝还要倒挂在树枝上。
“我们一起去收集树枝把蝴蝶挂起来吧!”
孩子们在漫长的等待中期待蝴蝶的变身!终于,在一天户外活动结束后回到教室,孩子们惊喜的发现,第一只蝴蝶出来了,大家兴高采烈地观察着。
我们还要坚持给蝴蝶喷水,而且还要喂食哦!蝴蝶喜欢甜甜的食物呢!
蝴蝶离开蛹壳,第一需要力量大,第二对环境有要求:温度保持在25°,湿度在70%到80%之间。刚羽化的蝴蝶翅膀软软皱皱的,在数十分钟内爬到高处悬挂在树枝上,翅膀迅速伸展,隔1到2个小时就可以四处飞舞。
蝴蝶出生后蛹壳像一层皮,破茧后有红色的液体。
在观察到这个现象后,孩子们纷纷讨论蝴蝶是不是流血了。
红色液体是蛹体的组织液,可以帮助蝴蝶宝宝顺利变成蝴蝶。蝴蝶刚出蛹时,翅膀是皱皱的,蝴蝶就通过挤压体内的水到翅膀里才能撑开翅膀。而且蝴蝶的血不是红色的,如果蝴蝶爬出蛹壳的过程没有受到外面的袭击是不会受伤的,因此也不可能流血。
很快,其他蝴蝶也出来了,小朋友们纷纷惊呼:“好漂亮呀!”“好遗憾没有看到蝴蝶从蛹里出来的样子”小朋友们通过视频了解到了破茧成蝶的过程,并且记录了下来。
宸宸:“我们做了那么多好看的作品,我想邀请园长妈妈、老师们、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们来欣赏一下呢!”
老师:“当然可以啦!我们可以在放学的时候把作品摆放到幼儿园门口给大家欣赏欣赏!”
孩子们和家长共同制作的精美作品,吸引了很多小朋友和家长前来观看,大家都对孩子们赞不绝口呢!
“妈妈你快看,这里有一只蝴蝶,可漂亮了!”
“姐姐还在给我们讲解蝴蝶的生长过程呢!”
初春我们与蝴蝶相遇,小小的、不起眼的蛹竟然可以孵化出这么美丽的蝴蝶,我们不禁为自然的奇妙而赞叹。在我们的自然角中,幼儿积极探讨:蝴蝶是怎么变出来的?变出来的都一样吗?怀揣着许多疑问仔细观察蝶蛹的变化,见证神奇的化茧成蝶,一起记录蝴蝶破蛹而出的过程,一起观察破蛹的每一个细节,从发现蝶蛹化蝶成功的惊喜,到观察到蝴蝶翅膀滴落液体的困惑。我们了解了生命的奇迹,感受到了生命的神奇,也学会了如何敬畏生命,热爱生命,一同感悟自然与生活给予的美好体验。
关于蝴蝶的探索,在这里告一段落。但孩子们的探索之心远远未结束,我们和蝴蝶的故事还在继续……
编辑:杨敏娟
图片:大三班教师、家长
初审:张燕玲
复审:汪思宇
终审:余欢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