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这件事儿
铜山区嘉乐幼儿园小一班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3-6岁是幼儿生活习惯形成关键期,良好的进餐行为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有着重大的影响。
一、课程缘起
每到午餐环节,总会听见孩子们说:“老师,我不想吃了…”的声音,桌子中间的渣盘里也都会有挑出的一些蔬菜,存在挑食以及剩饭剩菜太多、玩弄食物、舔勺子等问题。为了改变孩子们的用餐习惯,减少浪费粮食的行为,提高自主进餐的能力,我们生发了一些有趣的故事。
倾听幼儿声音,食物初调查
我喜欢喝汤,不喜欢吃饭。
我不喜欢吃菜,只想吃白米饭。
我最喜欢吃肉肉,不喜欢吃菜。
老师,我不想吃了,我想上厕所。
教师思考:
针对孩子们发出的声音,我们发现孩子们挑食的现象比较严重,很多孩子的饮食习惯和幼儿园大有不同,所以导致孩子们出现了倒饭、吃饭慢、挑食等现象。吃饭这件事不仅是家长关心的事,还是孩子们的头等大事。为了改变孩子们的用餐习惯,减少浪费粮食的行为,提高自主进餐的能力,我们开始以下讨论:
1、我们为什么要吃饭?
2、食物大调查
为更好的了解幼儿对各种食物的喜好,我为孩子们设计了一张调查表,请幼儿和家长一起用绘画的方式,将自己喜欢吃的食物画出来。
经统计,大部分孩子不爱吃的都是蔬菜类,存在偏食和挑食现象。
3、不喜欢吃的食物可以不吃吗?
针对这个问题孩子们各抒己见。
通过视频和PPT了解到我们身体需要的营养素,分别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
了解完“食物宝塔”后,孩子也能简单的区分肉类、蔬菜类、水果类等,它们都对身体有益。
二、蔬菜我知道
蔬菜营养多
通过开展科学活动《蔬菜营养多》,幼儿们能运用多种感官认识蔬菜,知道每种蔬菜都有它的营养价值。
种植小能手
在幼儿园种植园里孩子们亲手播种小种子、浇水,主动去探索大自然。在一系列蔬菜活动中,孩子们拉近和蔬菜的距离,便爱上了吃蔬菜。
寻找蔬菜
为了让小朋友更加深刻认识蔬菜,于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幼儿园种植的各种蔬菜。
老师,我找到了萝卜!
这个是青菜吗?
这是我找到的小葱。
这是我们种的大蒜。
手作蔬菜
用黏土制作各种菜品,进一步提升幼儿对蔬菜的好感。
三、吃饭我知道
经过前期的引导,孩子们对蔬菜产生了兴趣,作为教师就要抓住这个时机,将孩子对蔬菜的喜欢不仅仅是停留在于表面,更应该让孩子们知道吃蔬菜对我们身体的帮助,了解身体所需要的营养是通过“吃”来摄入的,如果挑食也会造成身体的不适等等问题。
绘本引入,吃饭要健康
幼儿长期挑食会引起营养不良、肠胃不适、生长缓慢等,为了帮助他们改善挑食的习惯,我们开展了多个谈话以及绘本教学《肚子里有个火车站》。
食物宝塔,营养价值高
珍惜粮食
小班幼儿对于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概念是没有的,又因为播种的季节也已经过了,再加播种到丰收最后变成白米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们无法直观感受到这个辛苦。所以我们通过让孩子们观看视频的方式来让他们了解到一粒米的来之不易,它要经过犁地、播种、锄草、收割、晒谷子、烹饪加工等多种工序才能达到我们的餐桌。
光盘小达人
有了餐前的准备工作,孩子们积极的一口饭一口菜地吃了起来,但是还是有不少孩子没有动力,所以我们就设置了光盘小达人的小活动,激励孩子们吃饭,增加他们的吃饭动力,提高主动进餐的积极性。
瞧!孩子们大口大口的吃饭样子多可爱。
我们的收获
为充分发挥进餐环节独特的教育和发展价值,我们认真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关注每个孩子出发,了解并尊重每个孩子的问题和需要,采取各种不同的教育措施,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快乐进餐、文明进餐。通过《吃饭这件小事》的课程活动,孩子们常把“光盘”挂在嘴边,将“粒粒皆辛苦”根植于心田。在物质充裕的今天,孩子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懂得了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初步形成节约的意识,传承中华民族爱物知恩、勤俭节约、珍惜幸福的传统美德,反对餐桌浪费。虽然部分孩子还存在挑食的现象,但是比起活动前,孩子们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怎样才能更好地进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呢?这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我们将和孩子们继续探究,不断摸索!我们的生活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未完待续……
— END —
编辑 | 小一班
审核 | 园长室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嘉乐Youer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