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园后,海诺和梦梦站在柜子旁半天都没离开,她们俩在做什么呢?原来是在悄悄地分享小贴画。梦梦的两只小手上已经贴满了海诺分享的小贴画。
又到了放学前的发小贴画环节了,今天宋宇带了贴画想跟小朋友们分享。奕博和沐宸开心地跟我说:“老师,你看我有这么多的小贴画。”只见他们俩的脸上贴满了小贴画。
渐渐我发现班上的孩子对小贴画已经没那么期待了,使得这种奖励方式对幼儿的影响力大大降低。《纲要》中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因此,上述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小贴画的奖励方式到底适不适合幼儿?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奖励?由此引发了孩子关于奖励方式的探究。
一、关于奖励的讨论
为了聆听孩子们的想法,在餐后组织他们围绕小贴画的奖励方式展开了讨论。
要不要小贴画奖励?
我想要,表现好就可以得小贴画。
我不想要小贴画,它不粘了就会掉下来。
我想要得到小贴画,我最喜欢恐龙的贴画了。
我已经得到很多小贴画了,我还想要其他奖励。
面对孩子们的不同想法,我们进行了投票活动,并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达成共识:既要小贴画又可获得其他奖励。
我想要得到奖状。
我想当一次小老师。
我想要一个手链。
我想和好朋友坐在一起。
怎样才能像孩子们希望的那样:既有小贴画,又有其他奖励呢?孩子们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最终确定方案:用积分兑换小礼物。
幼儿是天生的学习者,中班幼儿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提问的方式,将关键问题地给幼儿,让他们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不仅提高了经验迁移的能力,还发展了批判性思维。幼儿在思考、记录、梳理的过程中调动了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积分就是你做了一些事情,别人给你记下来,越攒越多,这就是积分。
我表现好,老师就会给我1个小贴画,1个小贴画就是1个积分,10个积分就可以换小礼物。
就像银行一样,存够了钱就可以买东西!
因为班级里有很多的小花贴纸,孩子们最终决定用它来当积分,1个小贴画就是1个积分。
科学、合理的奖励能促使幼儿基于自身的能力努力达到目标,从而产生价值感和成就感,而目标达成时产生的满足感会让幼儿有继续探究的欲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对积分的经验分享,孩子们都觉得运用小贴画做积分是一个好办法,但如果出现小贴画丢失的情况,可怎么办呢?
孩子们纷纷献言献策,觉得可以自主设计积分卡并进行记录,于是,小设计师们拿起画笔自由创作,然后开始了新一轮的探讨。
不挑食、把饭菜都吃完能得积分。
我觉得扫地可以得积分。
挂毛巾也可以得积分。
我觉得不公平,毛巾就需要一个人挂,今天我没挂毛巾,就不能得积分了。
扫地也是,不需要那么多人扫地。
为了公平起见,孩子们认为可以从自己一天中能做到的事情,并把它做的更好这方面来获得积分。经过讨论,确定了以下四件事情:安静入睡,光盘进餐,认真做操,礼貌入园。
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喜欢的东西也是不同的。为了鼓励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我们结合班上《有间饰品店》的游戏,让孩子们自选材料DIY一份小礼物。希望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收获。
手链需要10个积分,因为我喜欢这个礼物。
10个积分太简单了,我做的钥匙扣需要20个积分。
20个积分有点难,我要加油吃饭!
最终在孩于们的共同商讨下,我们形成了班级的积分兑换约定:15个积分就能得到自己制作的礼物。
为了得到更多的小红花,我们在努力!
小小积分作用大,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有效地调动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同时使他们从中明白“只有努力才有收获”的道理。
孩子们将每周五定为积分兑换日,在兑换活动开展前,孩子们玩起了比较积分数量的游戏。
我已经得到15个小红花了,马上就能得到我的发夹啦!
我只有13个小红花,还要加加油。
在积分兑换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几个孩子的积分相较于其他小朋友要少很多,这再一次引起我们的思考,如何让孩子们都能通过努力获得奖励呢?我们将问题抛给了幼儿。
只要他们比以前画画认真就可以了。
上课回答问题也可以得到积分。
比以前有进步,也可以得到积分。
《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积分存在的意义不是一味给孩子贴上好与差的“标签”,而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在兑换礼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暖心时刻,如梓睿说:“妈妈每天上班都很辛苦,所以我要兑换一个手链送给她,我爱妈妈。”钰恒说:“我的妹妹很喜欢发夹,所以我要攒够15个积分。”简单的话语,实际的行动,表达了孩子们对家人的爱,虽然礼物小小,但爱意浓浓。我们的故事依然在继续,敬请期待!
图文:陈永蓉
审校:杜璟璟
发布:梁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