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如何在幼儿音乐欣赏活动中得以体现
在当今教育的大背景下,立德树人已成为我们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任务如何在幼儿的音乐欣赏活动中得以体现呢?我们将从课程设计、行为分析、教育资源整合等角度深入探讨。
一、课程设计:为音乐注入立德树人的内涵
课程设计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幼儿音乐欣赏活动中,如何设计课程以体现立德树人的理念呢?知名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教授曾指出:“音乐是儿童生活中的灵魂。”他的观点启示我们,音乐欣赏活动不应仅仅停留在音乐的表面,而应深入挖掘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融入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针对0-3岁和3-6岁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我们可以设计出丰富多样的音乐课程。例如,对于小班的孩子,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正面引导意义的儿童歌曲,如《我爱我的家》、《团结就是力量》等,通过音乐欣赏活动,引导幼儿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品质。
二、行为分析:精准解读幼儿行为,树立德育观念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的行为表现是他们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精准分析,是立德树人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得以体现的关键环节。
例如,当孩子们在欣赏一首关于大自然的音乐时,有的孩子可能会模仿鸟儿的叫声,有的孩子可能会跟着节奏摇摆身体。这时,教师可以通过这些行为分析出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和对大自然的热爱。通过引导和讲解,帮助孩子们建立起对大自然的爱护和保护意识。
三、教育资源整合:利用多元资源,深化立德树人的理念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教育资源的整合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利用线上线下的教育资源,如动画视频、教育游戏、玩具教具等,丰富音乐欣赏活动的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线上的教育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音乐的魅力。通过游戏的设计,融入立德树人的理念,如合作、分享、尊重等。这样,孩子们在享受音乐的也能感受到德育的内涵。
立德树人在幼儿音乐欣赏活动中得以体现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通过课程设计、行为分析、教育资源整合等方式,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融入音乐欣赏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教师开展音乐欣赏活动,许多幼教专家和讲课人如陈鹤琴、李跃儿等人都提出了宝贵的经验和案例。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观点、案例等,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我想强调的是,音乐欣赏活动只是幼儿教育中的一个缩影。要想真正体现立德树人的理念,需要教师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渗透德育思想,用心去发现孩子的需求和发展潜力,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成长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