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风筝是传统工艺品,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放风筝也是小朋友们最喜爱的户外活动之一。一起来看看在这个美丽的春天,李沧区重庆中路幼儿园大三班的小朋友与风筝的故事吧!
课程起源
教师思考:
大班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能在探索中感到兴奋和满足。通过回忆过往经验,更是激发了幼儿对风筝强烈的探索欲望,于是我们追随孩子的兴趣点,支持孩子们展开了关于风筝的探究。?
风筝知多少
“风筝是用什么材料做出来的?”
“风筝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风筝为什么能飞上天?”
带着种种疑问,我们开展“风筝知多少”调查问卷活动,孩子们对风筝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风筝是由蒙面、骨架、提线、放飞线等组成。
孩子们对风筝的好奇心越来越强烈,对风筝也是进行了不断地追问,为了丰富孩子们的见识,老师去到了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用视频记录下博物馆里的各式各样的风筝,孩子们纷纷被眼前的风筝所吸引,精美的四大美人、巨大的龙头蜈蚣、振翅欲飞的彩凤纷纷跃然眼前,不禁感叹:“风筝原来可以这么大啊!”
通过进一步的讲解,孩子们知道了风筝的起源,发现了风筝有不同的种类,有串式风筝、桶式风筝、板子风筝、硬翅风筝、软翅风筝……
教师思考:
问题是幼儿科学探索的起点,兴趣是促使幼儿不断探索的动力。教师通过发起调查问卷、以及去到风筝博物馆录制视频丰富孩子的见识,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对风筝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支持幼儿主动的了解风筝的起源、种类和发展历程。?
尝试制作风筝
1.设计
孩子们对风筝有了深入的了解后,都迫不及待的想制作一面属于自己的风筝,就此孩子们展开了热烈地讨论。
“我要做一个城堡风筝。”
“我要做一个小兔子风筝。”
“我要做一个飞鱼风筝。”
讨论之后,孩子们纷纷拿起画笔,大胆展开想象,设计出了一面又一面独特的风筝。
2.收集材料
前期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孩子们知道了制作风筝最基本的方法:需要绘制风筝的蒙面、粘贴风筝尾、制作风筝骨架、绑上风筝线。
到底选择什么材料的纸做蒙面合适呢?老师发动小朋友们在班级内寻找合适的纸张。不一会,孩子们从美工区里找到了各种材质不同的纸,有皱纹纸、彩纸、卡纸、宣纸、卫生纸……
孩子们边摸边讨论到底哪种纸适合做蒙面。
“我觉得皱纹纸、卫生纸不行,太软了,撑不起来。”“我觉得软纸可以,越轻的东西越容易飞上天。”
“对对,我觉得卡纸不行,摸起来太厚了,而且有点重。”
“彩纸不厚也不薄,这个应该也行吧?”
“那到底用什么纸做蒙面呢?”
看着孩子们讨论的这么热烈,老师决定让孩子们自己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猜想验证。孩子们拿着自己选择的纸张开始思考起来,不一会选择软纸的小朋友最先发言。他拿着已经破了纸来到老师面前:老师,我觉得软纸不合适,因为很容易破,风大会把纸吹破,这样就飞不起来了。其他几个选择软纸的孩子纷纷表示赞同。
卡纸因为太硬没有人选,只剩下彩纸了,大家一致觉得彩纸无论是厚薄还是支撑是可以做蒙面的,而且彩纸还可以进行装饰。
确定好了蒙面,在家长朋友的支持下,孩子们纷纷带来了线、竹签、筷子等各种制作风筝的材料。
教师思考:
兴趣是推动幼儿活动不断前进的内在动力。顺应孩子们的兴趣,我们将制作风筝需要用什么材料进行讨论,孩子们通过看看、摸摸、试试、想想思考出了合适做风筝的材料。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隐形的支持,让孩子们逐步学会运用已知的经验解决问题,孩子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3.动手制作
教师思考:
孩子们在制作风筝的过程中,其实就是用探究的方式进行科学验证。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幼儿的探究和学习热情,还能培养幼儿尊重事实、创造等良好的科学品质。?
4.第一次试飞
风筝制作完毕,孩子们迫不及待的带着自己的风筝来到操场,尝试让风筝飞起来。
孩子们在操场上奔跑,尝试将风筝飞高;有的趁着风大的时候进行放飞;有的快速奔跑,拉着风筝跑;有的互相互作,一个负责后面放,一个负责前面拽绳……
可是第一次试飞的结果不理想,多数风筝飞不上天,只有个别的风筝可以飞起来,孩子们也犯了难。
于是教师抛出问题“为什么有的风筝能飞上天,有的风筝飞不上天呢?区别在哪里?”
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把风筝摊开到地上,对比着能飞和不能飞的风筝,寻找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果然,孩子们通过对比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并梳理寻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问题一:有的骨架伸出了蒙面外,有的太短不够把蒙面罩住。
解决一:长的骨架要剪掉,不够的需要换个新的骨架,或者接上。
问题二:风筝尾巴不对称。
解决二:重新调整风筝尾巴的位置,找出风筝中间的位置,以中间点来确定风筝尾巴。
问题三:风太大,蒙面破了。
解决三:蒙面破了,漏风的风筝是飞不起来的,需要用胶带粘牢固。
问题四:风筝线容易缠绕,还容易断。
解决四:太细的风筝线容易缠绕还容易打结,需要换稍粗一点的线。?
教师思考:
大班幼儿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表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当幼儿发现风筝飞不起来时,教师适时引导幼儿通过对比发现飞不起来的原因,通过提问引发幼儿的思考与探究。幼儿发现风筝骨架的不合适、风筝尾巴不对称等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这些都体现了幼儿不断思考,充分探索的精神。?
5.调整、修补、第二次试飞
6.风筝升级——串式风筝
有了前期制作风筝的大量经验,孩子们对于串式风筝的制作信心百倍。孩子们通过观察串式风筝视频、图片,想到了可以用塑料袋来制作风筝,于是第二天,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大大小小的塑料袋。
“这个大号的袋子适合当龙头。”
“对对,要从大到小的排列,这样风筝才能飞起来。”
“那前面的大袋子把风兜住了,后面的怎么飞起来?”
“把袋子底部剪破不就好了,就通风了啊。”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出了串式风筝的制作方法。接着,几个孩子分组进行合作,有的剪袋子的底部、有的用竹条进行袋子之间的连接、有的托举着、还有的负责绑绳固定,大家各有分工。没一会儿功夫,在共同努力下,两条“巨型龙”风筝制作好了,孩子们分别给他们起名叫“飞龙在天”和“龙年大吉”。
教师思考:
大班幼儿喜欢挑战难度,在自制风筝飞行成功后,孩子们内心更渴望进行高阶级的挑战。我们尊重孩子们的想法,鼓励幼儿发表个人意见并进行“用什么材料能制作出串式风筝”的猜想与假设,孩子通过不断的尝试,最终合力将串式风筝送上天空,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7.第三次试飞
在这次试飞的过程中,孩子不停地互相交流着放飞的经验。
“我们俩拖着风筝尾巴,你等风来了迎着风跑,风筝就飞起来了。”
“边跑边放线,风筝会飞得越来越高。”
教师思考:
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大大小小的袋子,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出了大的串式风筝并试飞成功,孩子们交流讨论放飞经验时,不断围绕风筝的主题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逐渐获得真正内化于心的有益经验。?
萌娃追逐航天梦
孩子们在放飞风筝的过程中,对飞行有了无限的憧憬。恰逢第九个中国航天日,在4月25日我国神州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这一句句的心声道出了孩子们对太空、对飞行的无限憧憬,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个“中国航天日”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小小少年,梦已点燃!重庆中路幼儿园大三班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了一颗颗有关太空、飞行的种子,梦想可追,未来可期!?
教师思考:
在此次活动中,老师抓住了当下的时政信息,将风筝在军事上的用途与神州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相结合,不断激发幼儿对太空、对航天飞行的认识。孩子们也用兴奋的表情表达着对中国航天的骄傲,用童言稚语表达着对宇航员的敬佩,爱国情感油然而生。?
在这个有风的季节,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实践操作、动手动脑探究风筝,对风筝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不仅体验了同伴分享着放飞风筝的喜悦,还感受到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伟大历程。希望孩子们能一直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继续去探索研究,去发现,去成长……
(青岛市李沧区重庆中路幼儿园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