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角,又称自然角,是孩子们认识自然,认识万物生长规律的地方,教师在进行区域规划时需集科学性、艺术性于一体。要将土培区、水培区、观赏区、动物区等各类区域划分明确,一目了然;并结合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幼儿的观察或者记录计划,使区域“活”起来,充分发挥其价值,让幼儿欣赏的过程中也能获得认知。
小班
小班种植自然角宜以色彩明亮、风格卡通为主,可划分为三个区域:种植认领区、种植记录区、种植对比区。

种植认领区

在每一盆植物里插上属于自己的标识。

不穿的雨鞋也是很赞的花盆,实用又可爱。

种植对比区

可以结合班级情况,在自然角中投放小蜗牛、小乌龟等,幼儿在观察照顾它们的同时,引导幼儿去发现他们的各种特征,同时用自然笔记的方式记录所得,最后老师将成果展现在“小小自然笔记”与“小小成果展”中。



小猪佩奇的卡通形象区域牌

中大班
培养中大班幼儿自主关心、关注植物角,喜探索乐探索,让准备了幼儿准备自己喜欢的种子,有花有蔬菜,孩子们自选种子并进行种植,把孩子种植的植物打成图片,以便孩子知道自己种的是什么植物。

可设计植物墙,当天来观察、照顾过植物就在小树枝上插上自己的水滴照片,这样便于老师了解幼儿的动态,也能通过生生互动影响到幼儿自主关心植物。

长大后的我:塑料袋里放上水果、蔬菜的种子,在上放粘贴上其照片,让孩子进行过时、种子的对照认知。
实验前大猜想:教师组织活动,引导幼儿一起讨论我们种什么?植物需要光吗?我们需要做什么?
土培区:可根据季节、班级幼儿兴趣等决定种植的品种。
记录册:可安排轮值值日生每日照料和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教师每周组织班级幼儿一起翻看记录册,了解其生长的过程。
也可以在墙面上粘小挂钩挂植物,既有效利用了空间还很可爱。

植物架子实用性较高,可以很好的划分区域。

将观赏区设计在架子上,可以扩大空间


在教室的一隅,准备一些酸奶盒包上即时贴后错落有致的放好,再搭配上鹅卵石,显得格外好看。

植物角并不是直接把植物安排摆好就可以的,需要教师用心布置、布局、颜色搭配等。

可以在幼儿园不用的PVC管子涂上颜色、画上花纹,里面摆放植物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或将PVC管直接横着悬挂在窗台边即可,能保证植物的光照,还很美观。


直观的实验猜想

将观察记录细化为:观察发芽、比较株高、观察叶子,可使孩子学会从多个维度观察事情,培养其探索精神。
春天植物书签,将活动综合性,让各个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

种子发芽记

观察叶子

比较株高

泡沫箱子也是很棒的花盆器皿。



老师们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各种花的习性,指导幼儿经常给植物浇水、关心、照顾它们,并与幼儿一起细心观察记录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以生动的形式和具体的行动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每一个过程,帮助孩子积累关于植物生长的初步经验。




班级的每一个区域都是孩子们习得知识,认识世界的小天地,那如何将区域设计的既贴近生活又极具教育价值,让我们孩子们能在这一小方天地,了解到自然的奥秘、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就是我们老师需要认真思考的事情。
本文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