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权益保护确实是一个需要多部门协同合作的复杂系统工程。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既是儿童权益的直接守护者,也是”协同保护网络”中的重要纽带。那么,如何设计并实施这个网络呢?我结合实践经验和专家观点,给大家一些建议:
- 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
借鉴北京师范大学李敏教授提出的”1+N”模式,即以幼儿园为核心,联合公安、民政、妇联、社区等多个部门,建立定期会商、信息共享、联合行动等机制。比如可以每月召开联席会议,互通有无。 - 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参考上海市的做法,开发儿童权益保护信息系统,实现各部门数据互联互通。遇到疑似侵害儿童权益的情况,可以快速响应、协同处置。 - 构建全方位保护网络
著名幼教专家朱家雄提出”三圈理论”:内圈是家庭,中圈是学校,外圈是社区。我们要通过家访、家长学校等形式,筑牢家庭保护圈;通过安全教育、心理辅导等,强化学校保护圈;通过社区联动、社会资源引入等,拓展社区保护圈。 - 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张明红教授强调,教师要掌握儿童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可以通过专题培训、案例研讨等方式来提升。 - 开展主题活动
可以设计”我是小小维权员”、”安全小卫士”等主题活动,让儿童参与其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同时邀请各部门专家来园开展专题讲座,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儿童权益的良好氛围。 - 建立评估反馈机制
定期对”协同保护网络”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可以邀请第三方机构进行专业评估,确保网络运行效果。
总之,构建”协同保护网络”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主动作为、善于沟通、勇于担当,为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同守护每一个孩子的美好明天!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